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安倍晋三的“地球仪外交”成效几何?

分享到:
20 梁启东 • 2014-12-17 14:26:16  来源:新浪博客 E1333G0

2013年1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国会讲演时提出,“外交,不是要单纯盯着周边诸国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而是要像看着地球仪那般地俯瞰全世界”。可以说,“地球仪外交”是安倍创造的一种外交模式或称之“日本模式”,它主要是指一国政要对多国进行外交访问的模式,这种外交形式是一种国家政权经济成长的长期战略。

从“价值观外交”到“地球仪外交”

“地球仪”外交本质上是“价值观外交”的“叠加品”。2006年,安倍内阁执政时期,时任外相麻生太郎就提出了所谓“价值观外交”,是指按照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制定外交政策,以影响他国国民价值观为核心的外交手段。其主张积极开展“重视民主、自由、人权、市场经济等普遍价值”的外交,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东、中东欧到波罗的海各国,形成以普遍价值为基础的富裕而稳定的“自由繁荣之弧”。除了安倍之外,小泉纯一郎也提出过“价值观外交”。

“价值观外交”是“地球仪外交”本质和核心,“地球仪外交”是“价值观外交”新的表现形态。也就是说安倍的“地球仪外交”只不过是“新装旧酒”。所谓新瓶子就是所谓的“地球仪外交”,旧酒就是安倍“1.0时代”提出的“价值观外交”,对多国进行访问。安倍“地球仪外交”是经过精心策划的一场外交大公关,其目的是使日本重新成为一个“正常国家”,拥有完全自主的国防和外交,并进而推动日本成为政治和军事大国。同时与安倍的经济政策“安倍经济学”相挂钩,并为2015年秋季担任联合国非常任理事国拉选票。

“空中飞人”安倍首相

安倍晋三可谓是这个世界上最繁忙的领导人。从他开始倡导“地球仪外交”到2014年11月参加APEC北京峰会,在不满23个月的时间里,先后出访了50个国家。他的前任小泉纯一郎曾出访48国,而那时小泉在位5年时间的出访数——安倍创下历史新高,足迹遍布亚洲、欧美各国、俄罗斯、东盟各成员国以及中东、非洲、中南美各国。2013年在他执政第一年,便访遍了东盟十国,全年共访问25个国家,其外访频率之高达到日本战后首相之首,英国《金融时报》更是发表署名文章将安倍称之为“空中飞人”。

“地球仪外交”就是对中国的“围堵外交”

安倍“地球仪外交”说到底,是对中国“围堵外交”,“地球仪外交”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拉帮结派抵制中国。

对于这一点,安倍也不避讳。2013年1月18日他与印度尼西亚总统苏西洛举行联合记者会上,他说日本对东南亚外交新的五项原则。安倍表示要扩大民主和人权等普世价值观,推进“价值观外交”。针对中国在海上活动日趋频繁,安倍呼吁依照“法治”解决海洋争端,以牵制中国。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安倍在2013年访问的25个国家中,出访的重点放在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周边国家。在中日关系僵持的背景下,安倍希望从中国的邻国入手,构建新的外交关系网,在地区安全局势中占据更多的主动。安倍带着牵制中国的目的,希望和这些国家合作共同对付中国,也就是形成所谓的“对华包围圈”,因此,也有人将其称之为是对中国的“划圈外交”。

安倍晋三的“地球仪外交”成效几何?

“地球仪外交”效果不佳

我们看看安倍对中国的“划圈外交”成效怎样。

首先看东南亚。安倍知道东南亚地区各国和日本有许多共同利益,特别是一些南亚国家与中国在南海有纠纷,“中国威胁论”在这里可以轻易地找到市场,也可以通过加强工作力度,提供更多经济援助,使日本在南亚找到可以合作的伙伴、站稳脚跟,来共同牵制中国。但安倍忘了,日本二战时期在东南亚国家干过许多丑事坏事,这些国家的人民不会忘记,他们也不大可能完全迎合日本。更主要的这些国家与中国地缘上接壤,也不可能为了日本得罪中国。日本虽然舍得大笔进行真金白银投入,但产出的性价比并不一定很高,并没有几个国家真正愿意与其拴在一根绳上与中国为敌的。

其次看东北亚。安倍对俄罗斯、蒙古的访问,无非就是想在东北亚地区打上一个“楔子”。安倍清楚,俄罗斯和中国是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目前俄日关系是根本不可能使俄罗斯放弃同中国的友好关系而和日本一道对付中国。而安倍对蒙古访问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强经济和能源的合作,另一个目的就是拉拢蒙古从而抑制中国。蒙古是东北亚安全格局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日本要增加在该区域的地位和影响,就不得不和蒙古拉近关系。然而,蒙古毕竟和中国有很深的渊源,对中国比较依赖,因此虽然日蒙之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可能性存在,但安倍想通过和蒙古拉近关系来遏制中国的可能性非常低,蒙古更看重蒙日的经济合作,安全合作只能是日本的一厢情愿。

再次,安倍访问缅甸,是因为缅甸是中国邻国,安倍访缅带来的见面礼是宣布全部免除缅甸剩余1900亿日元(18.8亿美元)债务、并提供新增510亿日元(5.05亿美元)巨额贷款,以及2013财年提供价值400亿日元(3.96亿美元)援助。新增贷款中有200亿日元(1.98亿美元)将用于开发迪洛瓦经济特区。安倍对缅甸出手如此阔卓,主要是看中的是缅甸的地缘政治地位。

安倍无论是出访还是接受法国、印度、缅甸、非洲诸国首脑的来访,都会或明或暗地指责中国,希望能够携手防范中国,但效果实在是不佳。令安倍失望的是,公开与他遥相呼应的国家几乎没有。印度总理抵访日的时候,更是明确表态:“印度的对日外交与对华外交是分开进行的,不能混为一谈。”也就是说,这种“围堵外交”并未奏效,一个和平崛起的中国走向世界绝对不是日本可以阻挡的。

不正常的执政理念不会把日本带入“正常国家”

“地球仪外交”为什么难达成效果?因为日本的经济、政治影响力在下降,对其他国家的吸收力在减弱;日本是美国的附庸,跟着美国的步调,使日本陷入里外不是人的境地。最近日本跟在其他西方国家后面制裁俄罗斯,日俄关系迅速恶化,就是证明。另外错误的历史观制约着日本的形象。安倍以日本右翼的立场为立场,以为否定和掩盖了曾经的侵略历史,通过“金元外交”、“走马灯外交”就可以变为“正常国家”。这不仅招致中韩等亚洲国家的警惕,其盟友美国也不会答应。

在安倍开足马力开展“地球仪外交”的进程中,与周围重要邻国中、韩、俄等都已陷入对立,说明“地球仪外交”没有效果。而且原有的经济贸易和人员往来都收到了影响。仅就中日之间的经贸往来看,中日双边贸易占中国贸易总额的相对比重逐年下降,已从2001年的17.2%下降到2013年的7.5%。特别是2012年9月日本政府宣布钓鱼岛“国有化”以来,中日经济之间蒙上了一层阴影。2012年当年中日双边贸易总额便下降3.9%。日本贸易振兴机构2014年1月18日发布数据称,2013年中日贸易额比上一年下降6.5%,连续两年下滑。数据显示,2013年中日贸易额折算成美元为3119.95亿美元。其中,日本对华出口贸易额为1298.83亿美元,比上一年减少10.2%;日本从中国进口贸易额为1821.12亿美元,减少3.7%。

中日关系的本质是亚太地区美国、中国和日本之间权力争夺和博弈。美国高调制定亚太再平衡战略,怂恿日本右翼势力抬头来遏制中国崛起,这也恰恰迎合一部分日本政客的所谓“正常国家”的思维,两者在联合起来对抗中国崛起方面形成重大利益融合。美国重返亚太,“搅局”东北亚棋局,在中日关系中寻求有利于自己的利益再平衡,这是影响中日政治关系的一个重要考量因子。

安倍的作为,实际表明了他在担当美国亚太再平衡和遏制中国战略的马前卒。当安倍把不是当作理来讲,把不正常的历史当成正常,实际上他已经“不正常”了。一个“不正常”的领导人,怎么能把一个国家带入“正常”轨道,又怎么能指望其他国家帮助日本“正常”起来呢?说穿了。“地球仪外交”其实是一种不正常的外交手段,怎么能取得正常的外交成果呢?

本文来源新浪博客,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p0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作者 梁启东
区域经济学者、辽宁社科院副院长
90426
关注
2
文章
1093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