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央行该如何走出结构性通缩的困境?

分享到:
20 张平 • 2014-12-12 15:07:59  来源:搜狐博客 E426G0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11月CPI继续回落,同比上涨1.4%,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这是自2009年12月以来最低值。1-11月,CPI比去年同期上涨也只有2.0%。

此外,PPI下滑要比CPI更惨烈些。11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7%,降幅较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这是自2012年3月以来连续第33个月负增长。1-11月,PPI同比下降1.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0%。

专家们对11月份CPI和PPI双双走弱给出的解释是:“CPI环比下降,主要是受天气、季节和国际因素,主要是国际油价持续下跌的影响。而PPI环比继续下降,则主要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疲弱的影响。”尽管如此,学界对中国经济的进入通缩期表示了担忧,很多人认为通缩比通胀更可怕,因为通缩医治的难度系数将更大。

尽管中国经济目前是否进入通缩周期引发各方的争议,或许大家各自站在不同的平面来分析问题。但从理论来来说,通缩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物价指数的普遍持续下降;二是货币供给量的连续下降;三是有效需求严重不足,经济出现全面衰退。

不过,笔者判定,中国经济目前正陷入结构性通缩。一方面我国的实体经济肯定已进入通缩周期,除了不景气的各项经济数据外,钢铁卖出白菜价,70%煤企全面亏损,这说明通缩已无争议。另一方面我国的虚拟经济领域还没有进入通缩期,股市、楼市目前仍处在高位运行,虽然楼市较之前有所低迷,但是价格没有出现较大的松动。而股市则利用融资融券杠杆支撑走出了疯牛行情。

当然,如果我们好好研究一下,就会发现近年来,不管有没有油价大跌这样的输入型通缩,结构性通缩一直伴随在我们左右。有学者还将通缩分为需求不足型通缩和供给过剩型通缩,而这两种危险,中国一直都存在。

所谓需求不足型通缩,是由于总需求不足,使得正常的供给显得相对过剩而出现的通货紧缩,至于为啥会造成总需求不足?可能是消费需求不足或者投资需求不足,甚至还可能是国外需求减少。讲得更直白一点,百姓不愿意多消费,企业不愿意多投资,海外国家的外贸需求减少。

所谓供给过剩型通缩,一般是指由于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在一定时期产品的数量超过了需求引发的通缩。而在中国的情况完全不同,中国的供给过剩来自于产能过剩。而中国之所以会造成严重的产能过剩现象,就是政府之手过度干预市场,而使市场不能通过供需进行双向调节。之前4万亿投资造成的煤炭、钢铁、水泥项目大扩张,而现在政府投资少了,钢价、煤价等价格就随之下跌。

央行该如何走出结构性通缩的困境?

现在我们可以知道了,所谓的通缩,都是伴随着经济增长下行,各项投资、消费、出口需求的下滑所造成。所以治理通缩,也只能通过宽松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来解决,但是这会造成三大后遗症:

其一,货币政策如果宽松,就会使国内产能过剩问题更加严重。2009年就是推出宽松货币政策,使本来产能过剩的问题愈加恶化。其二,货币政策宽松,会使大量的流动性进入虚拟经济,造成股市、楼市暴涨,而实体经济融资难问题将更加险恶。其三,积极的财政政策无非是政府加大投资力度,但是目前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达到了17万亿,明年将有数万亿债务到期,所以财政政策的空间也有限。

正因为如此,央行在11月21日晚上宣布降息时,却始终遮遮掩掩。在央行答记者问时。被问及央行为什么要降息?回答是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比较突出,“此次利率调整的重点就是要发挥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有针对性地引导市场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下行,促进实际利率逐步回归合理水平,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这一突出问题,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其实,现在央行面临着两难境地,一方面央行要防流动性过剩,而背上放水不慎的骂名,还要防A股杠杆操作过度,引发放量暴涨暴跌之事,另一方面更不希望实体经济衰退,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因融资难、融资贵继续困挠下去,这样会危及经济稳定。所以并不是像一些分析人士所说的明年央行会多次降息,而一下滑入货币宽松的周期中。

而笔者认为,央行现在不肯降准,也是为了应对美联储明年中期加息,如果现在贸然大幅降准,明年遇到美联储加息,大量资金流出中国,国内社会流动性趋紧,届时央行会陷入无准可降的尴尬境地。

应该说中国经济目前陷入结构性通缩的漩涡,就是超发的流动性都进入了虚似经济,而实体经济却进入了通缩周期。所以要解决目前实体经济的通缩:其一要遏制资本市场的过快上涨(去杠杆化),特别是暴涨暴跌。其二将银行间货币市场的较低利率引向信贷市场,特别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其三发展多层次的融资市场体系,比如培养三板市场、债券市场、PE或VC、互联网金融、小贷公司等,让实体经济能够通过直接融资的方式解决资金问题。

本文来源搜狐博客,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p0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作者 张平
高级经济师,知名财经评论家
831642
关注
364
文章
243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