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储备正在变成一门好生意
美国人说,油价的持续下跌为每一位美国纳税人带来了800美元的额外消费能力。这或许就是支持美国经济意外强势增长的动力所在。
不过,千万不要大意。即便是考虑到未来能源结构将继续朝着更多清洁、可再生供给的方向调整,迫于长期供求关系压力,每桶70美元的原油价格水平终究持续不了多久。如果油价跌至50美元/桶,只能意味着强劲反弹将接踵而来。
中国因素显然不能忽视。2013年国内原油消耗量增幅降至最近5年的低位,只有1.6%。这大大低于国际能源署(IEA)此前预测的3.8%。但是,请别忘了,这依然是过去10年全球原油产量年均增幅的3倍。若考虑到低油价所消灭的原油产量,包括国内的减产,原油消耗增长对油价的支持力度无疑被低估了。
外媒评论说,中国正在出于军事目的而大举增加原油战略储备。这恐怕只说对了一半,甚至连一半都没有。美国的原油储备直接成本大致是地上罐储每桶2.5美元/年,岩石矿洞储油0.5美元/年,盐洞储油0.25美元/年。然而,迄今为止的油价中期波动幅度上下都可以超过50%,其中2008年的高油价相当于2009年低油价的4.4倍(这肯定不是一个可以参照的波幅)。这就足以说明为什么美国原油的商业储备居然可以是战略储备的1.67倍(战略储备60天,商业储备100天)。
储备的秘诀是,要敢于在价格进一步下跌的头寸上持续增加储备的规模。道理很简单,虽然库存增加是压迫价格进一步下跌的因素,但最终决定价格的是成本,低于成本就意味着供给减少,减少到供不应求的地步,价格就会上涨。
要知道,今年以来油价的大幅下挫是多种因素叠加造成的,包括地缘政治与军事冲突因素、美国页岩气因素、世界经济不景气因素,以及金融机构大举退出大宗商品交易等等。
据中石油报告,截至2013年底,国内战略石油储备能力为1.41亿桶,这还不到当年原油进口量的1/10,也就是说只有25天的进口量,远低于此前报道的30天储备量。如果真的要将国内原油战略储备增加到100天进口量的规模,就算不考虑未来的潜在进口量增长,也需要在此基础上增加3倍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潜在的长期储备收益和消化外储之外,增加长期储备(包括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还可以透过资本形成总额中的存货变动途径改善GDP增长预期。
莫彷徨,费思量,长期储备正在变成一门好生意。
不过,这不应包括黄金储备在内。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