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为何中国PPI诡异的连续负增长

分享到:
20 许一力 • 2014-10-17 13:38:46  来源:新浪博客 E5595G0

CPI创56个月新低,而PPI连续31个月诡异的负增长。为什么?

负增长自然让人听到了不少通缩的声音。中国上一轮的通缩并不算远,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历了长达五年的通缩周期。对比目前的中国,与97年实际上有着很多惊人的相似之处。那么中国离通缩有多远?

其实,我国PPI指数自2012年3月起就很诡异的始终是负值,这并不是有多不正常,主要还是跟下面的几点有关系。

第一要点:中国过去的内需增长来源于投资和地产,当今的经济环境下,这两项都受到抑制,工业制成品找不到消费点,必然导致过剩。

第二要点,PPI为负,表面看来完全是国内问题,实际上跟国际问题关联才更大。美国主导的制造业回流以及欧洲经济的不振,甚至是东南亚低端贸易出口的崛起,很大程度上给中国营造了一个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复刻版。外需受到极大地打压,看看近期的进出口数据就很明显。而我国的制造业尤其是钢铁业对于外需的依赖是惊人的。举个例子来说,中国目前生产了全球一半的钢材,欧美市场不振,就只能堆在自己家里生锈。毕竟我国是世界制造业中心,外需不振,对我们的产品需求就相应的增长缓慢,进而反映在生产领域、工业生产价格的走势上。

第三要点,地方政府的GDP考核模式下,导致了地方官员不理会企业盈利与否,而单纯以推涨产能维持GDP高增长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加速了过剩的堆积。上半年,我国钢材价格已经达到1.6元每斤的白菜价,但是市场调节并没有导致产能淘汰,反而钢铁产值仍然保持着可观的增速。而这种地方政府引导的过剩惯性,实际上与97年同样是政府误读下国企难以淘汰的局面非常相似。

为何中国PPI诡异的连续负增长

那么是否目前的PPI水平就说明中国已经进入全面通缩的预备阶段了呢?

不然。有一个决定性的指标——2013年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的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也就是说,目前中国的经济主体已经成为服务业。而PPI统计的却是制造业水平,众所周知制造业的转型实际上带有巨大的惯性,因此其减速,停滞,去产能都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中国的经济结构正在或者说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转型成效。但是这种成效在PPI上却无法得到明确的体现。因此如果单纯的以PPI数据作为判断当代中国是否进入通缩周期标志,肯定不对。

同样,CPI与PPI数据为什么总倒挂?这实际上也与之前我们说的转型和支柱性产业转移有关。CPI统计的是消费,而PPI对应的则是工业制造业。两个统计口径不完全相同的数据,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当下就很可能出现这种背离的局面。

10年以前,我国也曾经一度PPI很高,CPI走低,也出现过反向的不匹配问题。同样的,这也正好说明了我们的观点——PPI数据所代表的制造业萎缩,不足以成为支撑中国通缩的证据。

况且十年多前的那次通缩的原因很复杂,很重要的一点是,政府在宏观调控上的确有失误的地方。

97年的金融危机可以说是中国市场化改革后的第一次硬仗。毫无经验的政府,在宏观调控中,对于市场经济下的政府职能做出了误读。或者是处于本部门的利益需求,对正常经济活动进行干预——限制准入。要么是力图以控制价格等模式限制竞争、保护落后产能。在这种政府保护下,生产过剩的领域国企无法退出,供不应求的领域民企无法进入,市场失去了对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动力,最终导致了通缩的恶化。

在当时,为了抑制通缩,政府采用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与之后的四万亿不同,97年的财政政策来源是在大量发行国债的同时,强化了税收,尽管名义税率不变,但当时我国的实际税率提升了很多,无形中加大了企业压力,进一步对内需形成抑制。这种做法在之后的几次危机中都得到了明显的改良——08年的做法是四万亿印钞,而到了今年,更是以减税作为经济刺激的有效手段之一。

这都是跟97年那次截然不同的。

回顾人类经济史,有三次通货紧缩时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1865—1896年美国的通货紧缩、1929—1933年世界范围的通货紧缩和90年代以后日本的通货紧缩。中国有没有可能陷入通缩?答案是肯定的,全面的通缩概率不大,但是局部的比如说重工业领域的非常有可能。

中国有没有可能复制上述三次恶性通缩的情况,概率几乎为零。事实上,对于目前的经济环境来说,中国政府仍然有很多的次优选择。实在不济,重启房地产模式,也肯定不会选择通缩的路径的。

本文来源新浪博客,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p0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作者 许一力
中央电视台财经评论员
156934
关注
101
文章
49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