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降准与货币政策放松划等号
“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发出了货币政策调整的明确信号,表明目前的货币信贷合增速已经过低,导致了“实体经济资金总体紧张”,导致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因此货币信贷增速回升是可以预期的,货币政策将由2011年以来的持续收紧转向放松。货币政策转向放松,人们对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有了更多期待,但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2008年四季度货币政策由稳健转向适度宽松,存款准备金率在短时间内进行了三次下调,大型金融机构准备金率从17.5%下调至15.5%,中小型金融机构从17.5%下调至13.5%。这是两者一致的情况,但不一致的情况更多。2011年至2012年,货币政策没有放松,总体上是收紧的,但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了三次下调。从2011年12月至2012年5月,大型金融机构准备金率从21.5%下调至的20%,中小型金融机构从18%下调到16.5%。2006年至2007年,货币政策是放松的,货币供应量M1的增长率从2005年末的11.8%上升至2007年末的21%,但存款准备金率确大幅上调,从2006年前的7.5%提高至2007年末的14.5%,提高的幅度非常大。造成这种不一致的原因在于:存款准备金仅仅是影响市场流动性的一个因素,而不是唯一的因素,外汇占款、央行票据发行规模等其他因素对市场流动性影响非常大。2006年和2007年,外汇储备猛增,央行的外汇占款分别增加24685和35002亿元,只能靠存款准备金进行对冲,并且仅仅靠存款准备金还不够,央行还发行了相当规模的中长期票据,发行债券余额在两年内上升14173亿元。2012年,外汇储备增势明显减缓,外汇占款仅增加4281亿元,不仅为降准创造了条件,同时央行发行债券余额将近减少1万亿元。
从今年的情况看,1-4月份外汇占款增加8717亿元,增加规模还是比较大的,若延续这种趋势,降准就不一定具备条件,但即使不降准,只要外汇占款大幅增加,货币政策就放松的。今年还有一个非常特殊情况需要考虑,就是存款大规模搬家,4月末的货币基金规模比上年末增加1万多亿元,至少从目前情况看,存款转成货币基金可以少缴存款准备金,可起到自动降准的作用,若货币基金延续目前的增势,将会对市场流动性产生很大影响。
最后,有必要对稳健货币政策作一说明。除2008年四季度至2011年以外,我国始终在执行稳健货币政策。这一政策既可用于保增长、也可用于控通胀,既可以是货币政策收缩、也可以是货币政策放松,因此继续执行稳键货币政策和货币政策转向放松是不矛盾的。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