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储备已成烫手山芋
根据三月末的数据统计,中国的外汇储备达到3.95万亿美元之巨,直逼4万亿美元大关。这一数字不仅占全世界外储总量的三分之一,更是比世界第二的日本高出2.85万亿美元。
中国的外汇储备情结可以说起步于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看到了东南亚诸国在国际资本冲击下,因为外汇储备不足,而被大幅做空的本币,以及其后香港金融保卫战的惨烈,都成为当时中国金融的一个梦魇,这让中国在其后的数年都维持了巨大的外汇储备需求,和延续至今的资本管制政策。
从96年中国外汇储备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到06年中国外汇储备达到8536亿美元成为第一外汇持有国,用了十年,而之后,从8500亿美元,到4万亿美元则仅仅用了8年时间。
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相当于其他金砖三国储备之和。如果我们还停留在早期的外汇稀缺时代,那么这无疑是一个比较值得骄傲的事,然而就目前而言,过于庞大的外汇储备量,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祸根。
我们总结说,中国外汇储备的总量巨大主要源自于四个方面,一是巨额贸易顺差,中国作为第一出口大国,这个并不难理解;二是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的大幅增加,特别是在08年之后的几年;三是外国贷款的持续增多;四是对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的“热钱”流入,这也是此前在反复提及的单边升值预期。
然而事实上,这些原因真的就是中国庞大外汇储备的根源吗?答案是否定的,中国的经济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并不特殊,尤其以金砖国家来说,出口、资本流入实际上都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然而却唯独中国存在巨大的外汇储备负担。2013年,中国的国际储备资产增加4,314亿美元——这一增幅大致相当于俄罗斯全部的外汇储备的总规模,而俄罗斯的外汇储备量在金砖国家里位列第二,中国的庞大可见一斑。
那么究竟是什么带来了庞大的外汇储备量,如此巨量的外汇对于中国经济来说,又究竟是好是坏?
我们首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实际上,中国外汇储备的根源在于结汇制度。因为资本管制,外汇在国内无法流通,企业和百姓拿着等同于白纸。不仅如此,实际上就在几年前,中国仍然在实行强制结售汇制度,这意味着企业和个人需要强制性的把外汇换成本币。这种强制结售汇属于国家外汇紧张时期的产物,然而其结果是带动了本币的强烈升值预期,并且这种预期导致强制结售汇制度结束后,民间的外汇储备依然无法形成规模。因为相比于人民币的坚挺,留存外汇还存在贬值预期,因此,便形成了惯性的结汇。
因此简单来说,中国的贸易顺差,外币投资等等因素,都不是国家外汇储备账户爆炸式增长的原因,如果这些外币存在于民间,那么中国不会有这么重的外汇负担,恰恰是因为长期的结售汇制度,大量的顺差被国家强制性的“收储”,这才形成了当前我们看到的4万亿美元之巨的怪物。
很多人不理解,外汇储备多一点怎么了?我们思考一个简单的问题,央行拿什么钱来进行结汇?答案是新印的钱。央行不可能拿财政账户进行外汇结售,因此我们看到的结果实际上就是每增加一美元外汇储备,央行就要被迫发行6到7元人民币进行结汇。
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量,实际上恰恰是国内热钱汹涌通胀高企的源头。过去的数年间,我们看到中国的外汇储备在15年间呈现了40倍的快速扩张,而中国的通胀水平,恰恰是在过去的十数年间达到峰值。我们看到的人均收入上涨,对应的物价的快速上涨,以及房地产作为政府平抑通胀吸收货币的主要手段的飙涨,实际上恰恰体现出的就是中国的金融市场中汹涌的热钱数量的急剧提高。
而事实上也是如此,攒了一大堆粮食吃不了,最后发霉酝酿瘟疫,这就是中国巨量的外汇储备在当前市场下所起到的作用。
事实上,我们看到的近期以来,国家在针对资本市场开放的政策尝试,实际上完全可以理解为政府对于外汇储备的新思路——从打击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到自贸区等区域性资本管制的开放。实际上可以说,中国正在尝试着通过走出襁褓来摆脱过去汇改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而对于即将突破4万亿美元大关的已经进入失控阶段的外汇储备量来说,政府的脚步,或许应该再快些。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