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为何2200万烧钱买域名
小米360万美元收购了mi.com域名,这成为了本周互联网产业的一枚新的爆点。作为国内电子产业崛起的新贵,小米在过去数年内的发展和成长模式实际上留给了整个电子设备业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无论是其口碑式营销对于苹果的高度复制,还是其动用饥饿营销一方面抬升小米的品牌效益,另一方面缓和了公司在生产链、零部件采购及物流等等方面的不足。可以说,小米的崛起,标志着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思维的一种高度融合,这种融合不含有褒贬,实际上更多的反映的是,通过互联网开放式的思维模式,以及对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企业最大化的进行优势的延伸和劣势的隐藏。
而对于这样一家把互联网营销玩到烂熟的企业来说,如今对于新域名的天价收购究竟意味着什么?
业界注意域名实际上来源于雷军的一条微博“贼贵”。从这条微博里可以看出两点,第一小米的收购绝不是为了闷声发大财,对比国内另外几个同样价格不菲的域名收购——新浪微博花费500万收购t.cn,京东花费300万收购JD.com,尽管价位相对比小米的360万美元要便宜不少,然而小米此次的高调有点过头了。而这也是我们要说的第二点,作为把网络营销和自我炒作玩到极致的企业,小米在这一轮的天价收购之后,显然已经在以此为契机进行全面的炒作升温。
实际上,对比电视台上一个2000万的广告来说,砸广告不仅难以得到黄金时段,并且对于目前主要消费群体青壮年逐步退出电视受众的事实来说,广告宣传显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实际上,对于目前的主要消费者来说,互联网的宣传效果正在逐渐由过去的小成本演变成新的“高大上”。
过去国内企业争夺中央新闻报时冠名的意义,除了增加曝光率更多的实际上也是向消费者彰显自身的实力——我敢花钱我很强。而这种思路演变成当前的互联网模式,实际上就是小米的天价域名。小米通过一个域名的炒作,实际上就是向消费者传递了这种思路,更不用说本身还得到了不错的MI.COM的附加产品。
实际上从域名的炒作来说,此前国内并不乏类似的案例,比较经典的比如百度贴吧,当年想要收购tieba.com,第一次有意向时这个域名掌握在国外的一个域名投资商手中,大概是几万块的标价,结果百度犹豫了一下,等待再想买时,域名已经转让给了一位先知先觉的国内炒家,价格飙升到了数百万级别。实际上,此前在PC称王的互联网时代,域名的作用就相当于企业的名片,这种模式下实际上催生出了非常疯狂的对于域名的炒作和交易。我们对比国际上顶尖域名的价格——insure.com标价1600万美元,fund.com标价1500万美元,fb.com标价850万美元,小米域名本身的价位并不算太离谱。
然而现在的问题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和APP的出现,企业对于域名的执着程度是否会出现相应的降低,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是否意味着小米的mi.com是卡在了时代尾声的高点呢?
实际上这种猜测略有过虑,我们前面说过,小米的天价收购,实际上更多的是认准了一次疯狂的网络营销,止于能不能国际化,个人认为参考价值不大。因此,从口碑建立、眼球经济和舆论营销的角度来说,这一笔2000万已经物有所值。止于域名的价值,我们不妨再来看一个案例。
全球社交网站的王者脸谱网,曾经最早的域名是thefacebook.com,之后变成了facebook.com,最近几年收购了fb.com,可以看出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并没有让企业放弃对于域名的执着,反而正在引导者短域名和个性域名价值的兴起。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mi.com应该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投资。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