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面对经济“危情”心态很好
在多数财经人士看来,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依然十分“低迷”,至少2014年经济前景不容乐观。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及有关方面公告的诸多经济数据,都印证了这一判断。在这一背景下,有传言称,国家发改委正在加紧运筹一系列刺激性的积极投资策略,计划在下半年推出一批颇有力度的重大投资项目。而且前不久,财政部部长楼继伟等高层人士的相关言论,也有类似“拉动内需靠不住,还需依靠投资拉动”之类的言论。在这种情况下,海内外人士都在密切关注中国总理李克强的“神情举止”,到底是继续死扛到底,让脆弱的市场化能量逐渐趋强,还是开闸放水、回归“传统”,让投资拉动宏观经济走出“困局”。值得庆幸的是,从李克强日前在博鳌论坛的主旨演讲来看:李克强面对当面持续“低迷”的经济局势,心态很好。
首先,李克强直面回应了很多人的质疑,打消了很多市场人士的顾虑。他明确表态:“我们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的强刺激政策,而是更加注重中长期的健康发展,努力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意味着新一届执政集团“市场化”改革的信念是坚定的,一些既得利益集团期望的投资拉动GDP、借机敛财的想法,难以动摇总理的信念。
其次,目前中国经济虽然陷入低迷,但这是释放毒素、转换风格、培育市场能量的必然阶段。总体看,整个经济运行尚在安全区间,并没有出现就业恶化、物品供应短缺、物价失控、国内外贸易循环受阻等情况。正如李克强所言:“把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是中国当前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也是中长期政策取向。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7.5%左右,既然是左右,就表明有一个上下幅度,无论经济增速比7.5%高一点,或低一点,只要能够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不出现较大波动,都属于在合理区间。根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数据,当前,城镇就业持续增加,居民收入、企业效益和财政收入平稳增长,物价总水平保持稳定,全社会用电量增幅回升,结构调整出现一些积极变化,中国经济开局平稳,总体良好。”李克强说,但也要看到,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一些方面的困难不可低估。这些问题,既是错综复杂国际大环境影响的结果,也是国内经济深层次矛盾凸显和增长速度换挡期的客观反映。
再次,新一届执政集团对当前经济局势的把控能力很强,特别是经济专家型的总理李克强及其幕僚团队,对宏观经济形势的研究、解读及应对举措,一直符合实情。总体看来,中国整个宏观景气气温迹象已经十分明显,再行下探的空间已经没有;特别是与人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运行良好。正如李克强所言:凡事预则立。“面对当前复杂形势,我们既要冷静观察、保持定力,又要未雨绸缪、主动作为。宏观调控要把握总量平衡,更要着眼结构优化,根据形势变化合理把控调控的政策力度,适时采取针对性强的差异化措施。去年我们在实践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积累了新的调控经验。我们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的强刺激政策,而是更加注重中长期的健康发展,努力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笔者最近走访了十多位在京的各领域的著名人士,大家都有这样一个共识:“综合来看,李克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好的一位总理”。真诚希望他的改革构想能够“梦想成真”。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