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利率遇难题 日本改革缺动力
克里米亚局势趋稳,市场憧憬中国推出经济刺激措施,资金试探性地重新增加杠杆,但是方向感不强。从数据上看,上周最重要的两个数字是中国的汇丰PMI速报和德国/西班牙的CPI,均弱过预期,但是市场把它们看成政策出台的催化剂,正面对待。市场在中国问题上的假设是,数据差无可差,北京启动小规模救市措施的时机已经成熟,李克强总理“采取一切手段稳定经济”的言论被看成是一个信号。这个思路带动资金抄底新兴市场,MSCI EM指数一周升4.2%,引领全球股市上扬。同时欧洲通货膨胀下滑,再次燃起市场对欧洲央行减息战通缩的揣测,德国十年期债券利率一周内降8点至1.55%。上周美股上涨,欧元疲软,日本股市触底反弹,石油和大宗商品回勇,黄金不振。
上周西班牙通胀意外地出现负数以及德国通胀水平回落,几乎肯定欧元区CPI水平疲弱过上个月的0.7%,距离欧洲央行2%的通胀目标渐行渐远,通缩阴影挥之不去。通缩环境下,消费者持币待购,企业不敢投资,就业市场疲不可兴。欧洲经济增长已见复苏,但是它和美国复苏的最大区别就是就业状况未有明显改善,复苏基础不牢,而且区域间差异巨大。西班牙失业率超过20%,德国则接近完全就业,令政策制定者左右为难。德国央行总裁Jens Weidmann(欧洲央行中的鹰派代表)表示有条件地支持进一步QE,为欧洲央行采取进一步宽松措施打开了大门。有市场人士预期,本周欧洲央行在例会上就可能降息至负利率。笔者认为,ECB在措施启动上应该比较谨慎,今后两个月中伺机出手的可能性更大。
日本四月开始提高消费税税率,消费者在加税前抢购,估计为第一季度增长垫高0.6个百分点。但是今年花红较上年仅有1%左右的增长,收入水平仍在下降,与超过40%增长的企业盈利形成鲜明对照。在人口老化和生产线外流的双重压力下,企业对内需没有信心,在增加雇用上不积极,在提高工资上不积极,成为安倍经济学的软肋。上一轮日元贬值的效应已近尾声,进一步贬值则受到贸易赤字暴增的牵制。以汇率贬值和扩大货币供应量为基石的安倍经济学面临尴尬。同时,安倍的精力集中在外交和修宪上,改革的第三支箭迟迟未能射出,日本经济走出泥沼的窗口机会似乎在渐渐关闭。
本周焦点:欧洲央行政策决定/前瞻指引和美国非农就业数字。欧洲央行数名成员最近言论趋于鸽派,加上通胀数字,市场在构筑降息预期,但是德拉吉则在引导市场遵循前瞻性指引,尤其是对通胀的中期预期,法兰克福本周也许不作举动。至于美国三月份非农业就业,估计增加180K,失业率回落到6.6%。如果属实这是一个不过不失的数字,对市场和联储tapering决定均不会构成冲击。美国三月汽车销售估计达到1.58M辆的五个月新高,ISM料升至54。二月贸易逆差可能因为石油进口价格上升而增大。在欧洲,三月HICP可能只有0.5%,汽油价格和复活节较迟是两大因素。德国二月工业订单仍为正增长,但是略弱过一月。英国的PMI料走弱,借贷数字(尤其是按揭)可能进一步放缓。在亚太区,日本调高消费税率。二月工业生产预计环比增加1%,三月份日银短观指数继续上升。中国官方PMI预计守住50荣枯线,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