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视角】启示2025:中国贵金属材料产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分析(附投融资事件、产业基金和兼并重组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凯立新材(688269.SH)、凯大催化(830974.BJ)、苏州固锝(002079.SZ)、贵研铂业(600459.SH)、福达合金(603045.SH)、聚和材料(688503.SH)、有研新材(600206.SH)等
本文核心数据:贵金属材料代表企业融资规模;贵金属材料产业园区在建情况
1、贵金属材料上市企业融资规模不大,近年来单笔融资金额呈上升趋势
贵金属材料在现代经济中应用广泛,据IT桔子统计,2013年及之前国内融资事件较少;2014-2016年,贵金属交易平台兴起,许多金融公司获得较多的市场融资;2017年以来,随着我国对金融体系监管加强,贵金属投资、交易、理财等企业获投减少;从制造业上看,国内贵金属融资事件并不多。近五年,贵金属材料行业融资数量每年不超过2起,但融资金额也从2020年的0.32亿元波动升至2024年的2亿元。2025年截至3月31日,我国贵金属材料行业融资数量已有2起,金额累计已达3.2亿元。
从单笔融资金额来看,2014-2022年。除2019年黄金矿业开采商亚太矿业获得7.77亿元战略融资,其他年份平均规模基本在5000万元以下,近两年来整体呈升高趋势,2024-2025年3月平均单笔融资金额超1.5亿元人民币,反映出行业转向技术引领阶段,对资金需求较高。
2、贵金属材料行业投融资方向先进技术研发领域
2020年至2025年3月20日,我国贵金属材料行业的主要投融资事件如下所示:
分析近五年行业10起融资事件,奇纳新材获投4次,作为高端特种金属材料生产和研发商,备受资本重视;其次为酷滴科技FX Expert,获投3次,是金融行业公司,可以通过贵金属交易,帮助企业进行外汇风险管理。
从贵金属材料行业的投资轮次分析,该行业融资轮次近年来开始集中在A轮及后期阶段,种子轮和天使轮融资仅各一起。根据前文的分析,近年来贵金属材料行业的融资事件较少,但融资金额增长趋势,结合轮次分析来看,行业发展较为成熟,但市场中具备一定竞争力的企业已经开始重视创新研发。
3、行业的投资者以国内投资类企业为主,外资在贵金属交易平台上活跃度较高
根据对贵金属材料行业投资主体的总结,目前贵金属材料行业的投资主体以资本类组织机构为主,代表性投资主体有泰合资本、华泰紫金、建信投资等;此外,海外投资机构Bertelsmann贝塔斯曼、Multicoin Capital等也有投资我国贵金属交易金融企业。
目前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中查询到贵金属相关产业基金有两家,湖北白银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黄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管理规模均为0-5亿元。贵金属新材料属于国家鼓励发展、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光伏、半导体、汽车、环保等多个领域的关键原材料,下游应用领域投资基金数量众多、规模较大,其中上海半导体装备材料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管理规模达50-100亿元。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低碳环保、绿色发展大趋势进一步推动循环经济、废旧物资循环利用加速发展。《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关于鼓励家电生产企业开展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的通知》、《关于统筹节能降碳和回收利用加快重点领域产品设备更新改造的指导意见》等多项政策提出鼓励发展贵金属复合材料、贵金属的回收和深加工、材料分析技术等,加速贵金属资源循环利用,推动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贵金属材料循环利用基金主要为绿色发展、环保低碳等相关产业基金,基金管理规模主要分布在0-5亿元,其中,绿色发展基金私募股权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管理规模最大,在100亿元以上。
4、相关产业园区投资正当时
根据电力招标网查询,截至2025年一季度,国内共有四处贵金属材料园区项目建设,推动贵金属材料产业发展。
5、兼并重组目的多为中游企业横向扩大规模
贵金属材料行业兼并重组事件主要类型为横向整合,2018-2025年3月,中国贵金属材料行业兼并重组事件汇总如下:
6、贵金属材料投融资及兼并重组总结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全球及中国稀贵金属材料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稀贵金属产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稀贵金属产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稀贵金属产业未来...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