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城市供热消费市场分析:工业用热约占城市热力消费总量的60%,但居民供热消费增速快于工业消费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华能国际(600011);华电国际(600027);大唐发电(601991);协鑫能科(002015);京能电力(600578);物产环能(603071);哈投股份(600864);惠天热电(000692);中原环保(000544)等
本文核心数据:城市供热能源结构占比;城市供热消费占比;居民住宅集中供热面积;开发区数量
1、集中供热相对分散供热优势明显
供热形式方面,集中供热相对分散供热优势明显。集中供热是指在工业生产区域、城市居民集聚区域建设集中热源,向该地区及周围的企业、居民提供生产和生活用热的一种供热方式。与分散供热相比,集中供热具有节约燃料、降低污染、节省用地、提高供热质量、低噪音、自动化程度高、设备故障率低等多种优势,因此更加节能高效的集中供热模式得到愈加广泛的推广。
2、热电联产供热是我国城市供热的主要热源
从热源结构占比来看,我国热源结构持续优化。2023年我国热电联产供热能力持续提升,占比66%;燃煤锅炉占比下降,从2013年的48%下降至2023年的12%。
注:统计时间为2023年。
3、工业用热约占城市热力消费总量的60%,但居民供热消费增速快于工业消费
城市供热的下游行业主要是居民消费和工业消费。总体来看,目前工业企业仍然是供热消费的主导领域,但是,居民供热消费增长速度快于工业消费,占全国城市供热消费总量的比重在不断提高。
工业企业是最大的供热用户,化工、造纸、制药、纺织和有色金属冶炼等行业的工业生产过程需要以热为基本的能源。目前,除一些大型工业企业由自备热电厂供热外,大部分工业企业由锅炉供热。居民消费是城市供热的另外一个主要应用市场。生活用热主要包括供暖和生活用热水。城市供热设施的主要特征是热源集中,并以不同规模的热网向热用户输送热能。
工业用热约占城市热力消费总量的60%左右,居民用热约占城市热力消费总量的30%,其余为商业及其他用热。未来居民采暖的热力消费增长速度快于工业领域,占全国热力消费总量的比重不断提高。
4、居民住宅集中供热面积逐年增长
居民住宅集中供热是指在城市或城镇区域内建设集中热源,通过管网将热量输送到居民住宅,满足冬季采暖需求的一种供热方式。集中供热系统主要包括热源、热网和热用户三部分。2014-2024年,我国居民住宅集中供热面积逐年增长。2023年,我国居民住宅集中供热面积为87.7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7%。前瞻初步测算,2024年我国居民住宅集中供热面积约为93.68亿平方米。
5、工业园区的庞大基数为集中供热带来新的增长契机
在工业园区中,集中供热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对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工业园区集中供热主要采用热电联产、燃气锅炉、工业余热、热泵等多种供热方式。集中供热系统的工业热力站的服务对象是工厂企业用热单位,多为蒸汽供热热力站。
工业园区的庞大基数为集中供热带来新的增长契机,而工业园区集中供热,相对于蒸汽热用户企业自建锅炉的分散式供热,具有节约能源、降低供热投资和运营费用、供热效率高、充分利用土地空间、减少大气污染等多种优势。因此,工业园区集中供热现已成为现代化工业园区的重要基础配套设施之一。根据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发布的《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年版),我国国家级开发区552家,省级开发区1991 家,省级以下的市县区级开发区、园区基数则更加庞大,有望为集中供热带来新的增长点。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全球及中国城市供热(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发展前景展望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城市供热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城市供热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城市供热行业未来...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