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预见2025:《2025年中国车路协同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分享到:
20 刘海晶 • 2025-05-04 09:00:45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1571G0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四维图新(002405);千方科技(002373);金溢科技(002869);万集科技(300552);合众思壮(002383);经纬恒润(688326);华测导航(300627);文远知行(WRD.O);小马智行(PONY.O)等

本文核心数据:自动驾驶渗透率;发展规模前景预测等

产业概况

1、定义

车路协同是基于无线通信、传感探测等技术进行车路信息获取,并通过车车、车路信息交互和共享,实现车辆和基础设施之间智能协同与配合,达到优化利用系统资源、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缓解交通拥堵的目标。

车路协同行业主要包括四个领域,分别是智能车端、智慧路侧、通信网络和云端平台。

智能车端基于LTE-V2X和5G NR-V2X技术实现车车之间、车路之间、车人之间和车云端之间的全面信息交互。智慧路侧对路侧信息进行收集,整合智能车端信息,提供危险驾驶提醒、车辆违章预警、道路异常提醒、道路拥堵分析、交叉路口、协调调度等功能。通信网络负责提供车与车、车与路间实时传输的信息管道,通过低时延、高可靠、快速接入的网络环境,保障车端与路侧端的信息实时交互。云端平台承担着“指挥者”的角色。云端平台由基础平台和应用平台组成,其中云端基础平台为智能车端、智慧路侧、管理及服务机构等提供车辆运行、基础设施、交通环境和交通管理等动态基础数据;云端应用平台提供各种应用能力,增强智能网联驾驶服务能力,降低交通事故伤亡概率,减少交通拥堵时间,提升交通效率。

图表1:车路协同行业构成

2、产业链剖析:产业链分布领域广泛

中国车路协同的产业链涉及到车载设备和智能交通系统、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处理和管理、服务提供商以及车辆制造和技术供应商等多个环节。这些环节需要相互协作和协同发展,以推动车路协同的实现和应用。将车路协同产业链分为基础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分布领域广泛。其中基础层主要为设备与终端,主要包括芯片、摄像头、雷达、云计算、高精地图、软件系统等领域;平台层主要为云计算平台与通信运营环节;应用层主要为主要应用场景。

图表2:车路协同产业链结构梳理

基础层企业数量较多,可分为车端、路端设备以及高精地图;平台层主要为平台与运营环节,主要企业包括阿里云、百度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规模较大的企业;应用场景包括智慧公交、自动泊车、城市物流等,其中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商业化程度比较高,代表企业众多,包含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

图表3:车路协同产业链生态图谱

行业发展历程:政策不断支持,行业进入全面推广与融合阶段

中国车路协同行业经历了起步探索、政策推动与试点、快速发展及全面推广与融合等阶段。2000—2010年为起步阶段,主要进行课题研究;2010—2020年政策推动与试点,技术突破初现;2020—2025年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技术应用拓展;2025年至今为全面推广与融合阶段,政策支持持续,技术创新深化,市场规模增长。未来,车路协同将与5G、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提升国际竞争力。

图表4:中国车路协同行业发展历程

政策引导是推动中国车路协同发展的关键。自2010年前后,国家重视车路协同技术,并在重大科技专项和地方政府支持下开展研究与试点。“十四五”期间,国家大力支持智慧交通建设,推动车路协同系统应用。未来,将重点发展自动驾驶等新技术,完善标准,拓展应用,助力智慧交通建设。

图表5:中国国民经济规划-车路协同政策的演变

行业政策背景:政策频出支持车路协同行业的发展

国家规划大力推动智能汽车和车路协同领域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框定了以智能交通为首的十大数字化应用场景的具体范围,作为构建数字社会、提升政府数字治理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的重要指引。纲要提出要发展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的出行服务。推广公路智能管理、交通信号联动、公交优先通行控制。建设智能铁路、智慧民航、智慧港口、数字航道、智慧停车场。

图表6:“十四五”期间中国车路协同行业发展规划汇总

行业发展现状

1、车端发展现状:车端设备产品种类多,技术类型丰富

车载单元OBU作为整个系统的车辆接收端,是整个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数据源头也是信息传递的终点。车端硬件包括控制器、CAN卡、全球定位系统(GPS)、惯性测量单元(IMU)、感知传感器等,目前成本较高,量产以后有降低价格的可能。如果技术成熟,对于智能驾驶汽车而言硬件是刚需,未配置相关硬件的单车面临更新换代的可能。除了智能驾驶必备的软硬件外,车载信息系统也处在行业的上升期,集中度低,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从其功能上主要解决娱乐、连接、导航三大主要功能,并向平台化升级,是实现智能汽车的必要载体。随着智能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可以实现如控制家庭空调/窗帘/灯/门锁等功能,各类应用软件可直接安装在汽车端,形成汽车-手机-家庭-服务互联互通服务。

图表7:中国车路协同行业车端设备产品类型

在车端设备技术特性较高的技术路线中,OTA远程升级是应用成熟度最高的技术,而高等级自动驾驶L5是应用成熟度最低、突破难度最大的技术。在车端设备技术特性较低的技术路线中,V2X交通灯与限速预警、紧急情况自动呼叫是应用成熟度最高的技术,而停车场自动泊车是应用成熟度最低的技术。

图表8:中国车路协同行业车端设备技术路线

2、路侧发展现状:路侧产品技术相对成熟

中国路侧设备包括路侧单元RSU、高清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边缘服务器和交通信号机,技术相对成熟,规模商用存在可能。2022年开始,在典型城市和高速公路开始扩大路侧设备的建设范围。国内RSU的部署基本配合电子收费系统(ETC)一起推广,在收费站等区域先行普及。作为全国车联网的“通信网络”的重要基础设施载体,RSU在未来有望加速普及。

图表9:中国车路协同行业路侧设备产品类型

3、车路协同应用:自动驾驶车辆渗透率逐渐提升,试点城市逐步落地

2024年7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公布了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包括北京、上海、重庆、鄂尔多斯、沈阳、长春等20座城市。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在智能交通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图表10: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

从车端来看,中国自动驾驶汽车行业目前及将来一段时间内还将处于研发的初级阶段,因此目前中国还处于自动汽车行业的发展期,目前还是以技术研发为主,预计随着国外技术成熟度的不断提升,国内各车企参与自动驾驶汽车研发的积极性将水涨船高。

从渗透率来看,乐观预测到2030年,中国L0级别、L1级别、L2级别、L3级别、L4级别自动驾驶的渗透率分别达到7%、11%、51%、20%、11%。

图表11:2021-2030年中国自动驾驶市场渗透率乐观预测(单位:%)

行业竞争格局:市场参与者规模较小,竞争程度较低

从企业维度分析,车路协同企业主要分为四大阵营: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科技企业;以华为为代表的ICT企业;以德赛西威均胜电子为代表的汽车供应商;以千方科技为代表的车路协同集成商。中国车路协同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将会有更多参与者进入,行业竞争格局未定。而检验企业能否占据竞争优势的最核心标准即其车路协同技术方案是否能够商业化落地。

图表12:中国车路协同领域主要参与者

中国车路协同行业涉及领域较广,主要包括基础通信、无人驾驶、交通系统、交通信息服务和车路协同平台等领域。通过对比车路协同主要参与者的业务布局,可看出,华为和中国移动在车路协同的布局较全。

图表13:中国车路协同主要参与者业务布局对比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发展趋势:向着系统化、智能化、市场化等方向发展

在发展节奏上,国家政策将进一步出台,车路协同核心技术将获得进一步发展,车路协同行业将依照技术应用、标准建设、技术研发、示范应用路线向前推进,未来3-5年,行业将进入黄金发展时期。从政策推动、商业落地、市场发展、建设体系等维度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车路协同发展将呈现以下几大发展趋势:

图表14:中国车路协同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2、市场空间:车路协同行业规模将快速增长

车路云一体化为未来车路协同的发展方向,其中车路涉及汽车、交通、通信等产业领域,市场渗透率加速,市场规模巨大。具体来看,中国智慧交通市场规模当前约4亿元,至2030年快速发展并预计超过6.5万亿元。根据赛迪的数据,2022年中国智能网联车市场规模接近6000亿元,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进步,产品迭代升级与普及率的提升,2030年有望突破5万亿元。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成快速发展趋势,预计2030年将突破2万亿元。预计到2030年,“车路云一体化”相关市场规模超14万亿元,市场规模巨大。

图表15:2021-2030年中国车路云一体化市场规模体量情况分析(单位:亿元,万亿元)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车路协同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2025-2030年中国车路协同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025-2030年中国车路协同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车路协同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车路协同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车路协同行业未来...

查看详情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p50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作者 刘海晶
前瞻产业研究院研究员
2143390
关注
374
文章
13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