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华为VS英特尔CPU技术布局对比(附专利总量对比、合作申请对比、重点专利布局对比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中国长城(000066)、中科曙光(603019)、英特尔公司(INTC)、高通(QCOM)、超威半导体(AMD)、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等。
本文核心数据:华为和英特尔专利申请数量、专利市场价值、专利合作申请、重点专利布局
全文统计口径说明:1)搜索关键词:CPU及与之相近似或相关关键词;2)搜索范围:标题、摘要和权利说明;3)筛选条件:简单同组申请去重、法律状态为实质审查、授权、PCT国际公布、PCT进入指定国(指定期),简单同组申请去重是按照受理局进行统计。4)统计截止日期:2021年9月17日。5)若有特殊统计口径会在图表下方备注。
1、华为V.S.英特尔CPU技术布局对比
目前我国国内信创产业CPU制造公司较少,在小CPU方面,中国华为海思和联发科在移动CPU设计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与国际移动CPU差距并不明显,在国内华为CPU为重要龙头企业。而在全球范围内,英特尔的CPU在全球范围内市占率早已超过80%,是CPU领域毋庸置疑的龙头公司。
(1)专利申请量及PCT申请量对比:两公司差距不大,英特尔略微落后
在CPU专利申请量方面,英特尔CPU专利申请总量与华为CPU专利申请量相差不到,分别为1334项和1264项。
此外,英特尔CPU的PCT专利申请量也较华为CPU的PCT专利申请量多,分别为16项和69项。
从趋势上看,2012-2016年,华为在CPU领域专利申请量每年均比英特尔多,2016年之后,两者CPU专利申请量相差不大,英特尔略占上风。
2020年,英特尔CPU专利申请量为133项,华为CPU专利申请量为81项。2021年1-9月,英特尔CPU专利申请量为12项,华为CPU专利申请量为15项。
(2)专利市场价值对比:英特尔专利市场价值更高
在专利总价价值方面,英特尔CPU专利总价值高于华为,英特尔CPU专利总价值为7.85亿美元,是华为的近2倍。在专利价值分布方面,两者大多数CPU专利价值主要集中在3万-30万美元。在平均价值分布方面,华为的平均技术价值和简单同组数量高于英特尔,但平均市场价值低于英特尔,截止2021年,华为简单同组数量为1223项,英特尔为1187项。
(3)专利申请地域对比:各公司在公司起源地申请专利较多
目前,华为CPU专利申请区域则主要集中在中国,英特尔CPU专利申请区域主要集中在美国,两者在美国申请的CPU专利数量分别为396项和1258项,两者在中国的CPU专利申请数量分别为1081项和337项。
统计口径说明:按每件申请显示一个公开文本的去重规则进行统计,并选择公开日最新的文本计算。
(4)专利类型对比:两者以发明专利为主
英特尔和华为CPU专利申请类型以发明专利为主。英特尔全部CPU专利为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华为仅有一项CPU专利为外观设计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其它均为发明专利。
(5)专利技术构成对比:两者布局的第一大细分领域一致
目前,“G06F9程序控制装置,例如,控制单元(用于外部设备的程序控制入G06F13/10)[2018.01]”为英特尔和华为的第一大CPU技术细分分布领域,两者在这一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分别为291项和308项。两者其它重点细分CPU技术布局情况如下:
从CPU专利聚焦的领域看,目前华为的CPU专利聚焦领域较明显,其主要聚焦于终端设备、网络设备、通信方法、电子设备等。
(6)重点专利布局对比:英特尔重点布局的专利被引用次数和专利家族规模较多
在重点专利布局上,英特尔重点布局的专利为“一种透明近眼显示器,基于传感器输入的视频显示修改”,该项专利被引用次数369次,专利家族规模为2项。华为重点布局的专利为“接受基于用户身份的语音命令”,该项专利被引用次数205次,专利家族规模为1项。整体来看,英特尔重点布局的专利无论是在专利被引用次数还是专利家族规模均较华为多。
注:①当分析偏好选择为[所有搜索结果(不分组)]、[每件申请显示一个公开文本]和[每组PatSnap同族一个专利代表]时,此图表专利家族使用PatSnap同族,并选择公开日最新的文本计算。
②分析偏好选择[每组简单同组一个专利代表]、[每组INPADOC同组一个专利代表]时,此图表专利家族使用设置的去重方式,并选择公开日最新的文本计算。
(7)专利创新战略总结
整体来看,华为CPU技术在数量增长、专业化、市场推动、学术驱动具有相对竞争优势,英特尔CPU技术则在质量提升、市场推动、多样化、国际化和合作性上具有相对竞争优势。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信创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招股说明书撰写等解决方案。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信创产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信创产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信创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做...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