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综合保税区发展现状及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高居榜首
2020年,全国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规模达到3.43万亿元,同比增长17.4%,比我国外贸整体增速高出15.5个百分点。2021年1-3月累计进出口1.21万亿元,同比增长41.1%。
2020年全年,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以5491.7亿元的进出口规模位列全国综合保税区第一,同比增长26.8%,占全国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规模的比重为16.0%。
全国综合保税区共150个
根据海关总署资料,截至2021年3月底,全国共设立综合保税区150个,其中江苏省综合保税区数量最高,达到20个,其次是山东省和广东省的综合保税区数量分别为13个和11个。
综保区进出口总额高速增长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自2017年开始,中国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增长率均超过10%。到2020年国内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规模达到3.43万亿元,同比增长17.4%。比我国外贸整体增速高出15.5个百分点。2021年1-3月累计进出口1.21万亿元,恢复性同比增长41.1%。
综合保税区规模的逆势增长主要得力于国家政策层面推进全球维修和再制造业务在综合保税区全面实施,推动综合保税区内企业参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等,海关最大限度给予综合保税区内企业开放和便利,推动越来越多企业入区发展。
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高居榜首
2020年,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以5491.7亿元的进出口规模位列全国综合保税区第一,同比增长26.8%,占全国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规模的比重为16.0%;其次是新郑综合保税区(4103.5亿元)、昆山综合保税区(3561.7亿元),占比分别为12.0%、10.4%。前十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规模达到24228.9亿元,占比70.6%。
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发展布局
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于2010年10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西部地区正式验收的综合保税区。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由现有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区、成都保税物流中心进行整合扩展而成,规划面积4.68平方公里,位于成都高新区西部园区,集保税出口、保税物流、口岸功能于一身,是目前国内功能较全、政策较优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自2016年开始,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每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水平;近几年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整体出口大于进口,2020年出口额为2995.1亿元,同比增长25.4%,进口额为2496.6亿元,同比增长28.6%。
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根据政策及比较优势,重点发展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制造,晶圆制造及芯片封装测试,电子元器件、精密机械加工以及生物制药产业。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已吸引英特尔、富士康、德州仪器、戴尔、莫仕等世界500强及跨国企业入区发展。
为推动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综合保税区,成都海关提出打造“五大中心”产业布局,包括加工制造中心、研发设计中心、物流中心、检测维修中心、销售服务中心。
以上数据及分析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招股说明书撰写等解决方案。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报告从当前外贸行业的宏观景气状况出发,以外贸行业的发展经营和行业需求走向为依托,详尽地分析了中国外贸行业的发展与行业需求和发展速度,对外贸行业的发展前景做出了...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