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民用航空运输行业经营现状分析 机场盈利能力较强【组图】
2019年国内机场收入占全民航运输行业总收入的11.4%,而机场利润占全民航运输行业的29.8%,机场的盈利能力要强于航空公司和和保障企业。
民航机场内经营企业主要包括机场、航空公司和保障企业三类,机场作为航运节点基础设施提供方,航空公司作为航空运输载体,而保障企业是指服务于航空运输的专业接驳服务、仓储物流、检修服务、指挥管理等保障航空运输业务正常开展的服务企业。
民航运输整体经营现状
从行业整体营业收入来看,2015-2019年中国民航营业收入逐年增长,到2019年中国民航全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0624.9亿元,比2018年增长5.0%,增幅下降明显。
2015-2017年中国民航营业利润逐年增长,到2018年有所下滑,2019年中国民航全行业实现营业利润541.3亿元,比2018年增加57.6亿元,反映出2019年行业利润水平有所回升。
机场盈利能力较强
2019年,航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487.2亿元,比2018年增长6.5%,占比61.1%;机场实现营业收入1207.0亿元,比2018年增长8.1%,占比11.4%;保障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930.6亿元,比2018年增长0.7%,占比27.6%。
2019年,我国航空公司利润总额261.1亿元,比2018年增加57.3亿元,占比48.2%;机场利润总额161.1亿元,比2018年减少5.5亿元,占比29.8%;保障企业利润总额119.2亿元,比2018年增加5.9亿元,占比22.0%。
整体来看,机场收入占全民航的11.4%,利润占全民航的29.8%,反映出机场的盈利能力要远远强于航空公司和和保障企业。
非航利润是机场主要盈利来源
机场收入包括航空收入和非航收入。非航空性收入包括商业餐饮收入和其他非航收入。航空性收入是由飞机起降架次、旅客和货邮吞吐量的收入构成的,架次和吞吐量越高,航空性的收入也就越高;非航收入包括商业餐饮收入和其他机场相关资产的租赁收入等等。
长久以来,机场的零售店、餐饮店和停车场等作为机场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机场带来了稳定可观的收入,所有大型机场都依赖非航收入。根据民航资源网资料显示,从行业平均水平来看,非航收入仅占机场收入的40%,但其总利润占比却高达80%。
一直以来,机场免税商品是旅客在机场消费的主要诱因,随着大型电商的出现和国内跨境电商的发展,严重削弱了机场零售的价格优势。为此,各大机场开始改革创新服务模式,一方面是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在产品体验环节使用生物识别、VR等新型技术吸引客流量,另一方面也跟随时代发展扩展线上业务等,如新加坡樟宜机场和伦敦希思罗机场都推出了电商项目。
以上数据及分析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航空货运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航空货运行业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航空货运行业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航空货运...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