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煤炭供需矛盾从流通着手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铁路发运煤炭22.69亿吨,同比增长13.4%。煤炭运量占货运总量的57.9%,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主要煤运通道中,大秦线完成运量4.4亿吨,增长8.7%;候月线完成1.84亿吨,增长3%。主要港口煤炭发运6.6亿吨,增长19%。2011年,三省(自治区)分别调出煤炭6.1亿吨、5.8亿吨、2.7亿吨。2011年12月末,全国社会煤炭库存为2.53亿吨,比年初增加3609万吨,增长16.6%。
目前,全国煤炭供需平衡比较脆弱。受天气变化、水电出力、运输不畅等外部因素影响,区域性、时段性的供需矛盾不时出现,煤炭供应平稳运行面临压力。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煤炭物流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近年来东部发达地区煤炭需求大幅增长,一些原主要煤炭调出省(如河南、安徽、山东)煤炭外调量大幅减少,调入量大幅增加,有的省区已经变为净调入省,区域调节难度加大。作为全球第一大煤炭生产国的中国,每年都陷入供需矛盾中,而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煤炭物流发展还比较落后,供需链衔接不紧。
2012年1月20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的通知》,《通知》提出,自2012年1月1日起至2014年12月31日止,对物流企业自有的(包括自用和出租)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减按所属土地等级适用税额标准的50%计征城镇土地使用税。
2012年3月,国家发改委出台《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末,煤炭产量控制在39亿吨左右。在调运平衡方面,预测2015年,煤炭调出省区净调出量16.6亿吨,其中晋陕蒙宁甘地区15.8亿吨,主要调往华东、京津冀、中南和东北地区,少量调往川渝地区;新疆0.3亿吨,主要供应甘肃西部、青海和川渝地区;云贵地区0.5亿吨,主要调往广东、广西和湖南等地。煤炭调入省区净调入16.6亿吨,其中华东、京津冀、中南和东北地区16.2亿吨,主要由晋陕蒙宁甘、云贵地区供应;川渝青地区0.4亿吨,主要由新疆供应0.3亿吨,其余由晋陕蒙宁甘补充供给。
“十二五”期间,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在抓紧落实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基础上,争取物流业发展的战略思路在“十二五”规划中突出体现,并积极协助政府有关部门筹划2011-2020 年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前瞻产业研究院煤炭物流行业研究小组指出,到“十二五”末期,基本形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节能环保、便捷高效、安全有序并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物流业由注重基础建设向全面提升服务质量转变。《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出台将有利于推动国内煤炭大生产和煤炭大物流的有机融合,可通过流通层面为解决煤炭供需矛盾提供一套解决思路。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