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租赁市场潜力无穷
飞机租赁是各国航空公司更新和扩充机队的基本手段之一,在全世界机队中,租赁飞机的比重达到60%以上。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国内航空公司也较多地采用经营性或融资性租赁的方式引进了大量飞机,部分缓解了资金压力,达到了通过融物实现融资的目的。
租赁飞机以其较低成本、较高的灵活性及多种融资渠道而成为航空公司的现实选择,该行业也成为我国现代服务业中的朝阳产业,具有经济带动巨大、创税能力强、产业结构提升、关联产业拉动等优势。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1-2015年中国航空租赁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中国航空公司的飞机在1998 年以前主要是通过直接购买的方式取得的,航空公司自行向银行申请贷款购买飞机并自己拥有飞机的所有权。1998 年以后,中国飞机租赁业逐渐起步。到目前为止,航空公司飞机中的约40%为租赁形式取得。
由于国内融资成本过高和国际融资进行上的实际困难,航空公司自己申请贷款购买飞机代价很大,而需要面临巨大的资产压力。因此,从90 年代开始,我国一些金融机构开始不断在飞机的融资租赁方面做出探索性的尝试,经过一番摸索实践,目前,已有包括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数家银行通过收购、入股等形式涉足飞机租赁业务。
前瞻产业研究院航空租赁行业研究小组表示,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市场。预计到2025 年,中国民航机队规模将达3000 架,其中有60%的租赁率,这意味着将有大约1600 架额外租赁飞机进入中国市场,届时中国民航租赁市场金额将达到1300 多亿美元。未来,中国航空租赁的市场市场前景巨大。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