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冷链物流 助力食品安全
目前,我国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冷链物流比例逐步提高,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5%、15%、23%,冷藏运输率分别达到15%、30%、40%。相对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95%以上农产品进入冷链系统流通的数值差距明显。
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1-2015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长期以来,中国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达到20-30%、12%、15%,因此每年带来的损失将分别高达4807万吨、555万吨和730万吨,仅果蔬一类每年损失就达到1000亿元以上,对农业生产、农民增收,以及居民消费质量和食品安全产生了不利影响。
冷链物流全景图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11-2015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2010年7月2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按照规划,到2015年,建成一批运转高效、规模化、现代化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企业,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将得到广泛推广,并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装备先进、上下游衔接配套、功能完善、运行管理规范、技术标准体系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
到2015年,全国冷库总容量在现有880万吨的基础上将增加1000万吨,并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20%、30%、36%以上,冷藏运输率分别提高到30%、50%、65%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分别降至15%、8%、10%以下。
前瞻产业研究院冷链物流行业研究小组表示,根据国际经验,冷库容量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呈现出很强的正向相关性,当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8000美元时,冷链设施建设和冷链物流的发展进入高速增长期。根据罗兰·贝格用购买力评价法测算,2012年左右我国可比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8000美元,冷链物流将步入高速发展期。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