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几近沦陷 国产大豆应当自强
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地,世界各国栽培的大豆都是直接或间接由中国传播出去的,但目前从原料到加工再到食用油市场,我国大豆产业几乎全被跨国公司所控制,国产大豆卖不出去,进口大豆却大幅增加,东北三省大豆产业陷入危局。
前瞻产业研究院大豆加工行业研究员刘吉伟指出,高含量的优质蛋白才是国产大豆的优势。未来,市场对优质非转基因大豆蛋白的需求潜力巨大,国产非转基因大豆或从加工大豆蛋白中找到希望和出路。
劣豆驱逐良豆
国产非转基因大豆澄黄、饱满、颗粒浑圆,进口转基因大豆脐黑、粒小、皮薄。黑龙江大豆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表示,两者的差距显而易见,普通人也可以依靠肉眼分辨。
然而,正是这体形单薄的洋豆,却在我国上演了“劣豆驱逐良豆”的一幕。
事情要追溯到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WTO当时,中国在大豆等农产品贸易做出了3%的低关税等让步,进口配额制度被废止,国外转基因大豆随即叩开了中国市场。
刘吉伟表示,我国大豆在种植过程中,由于混种、混收、混储等原因,大豆出油率较低,转基因大豆比其高出5%左右。据统计,当出油率相差1个百分点时,每加工100万吨大豆的出油量就相差1万吨,选择转基因大豆对企业来说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此外,由于种植方式不同、产业结构不同以及补贴等政策机制不同,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外国转基因大豆成本平均每吨比国内低100至200元。价格优势突出,让高成本的国内大豆难以与之匹敌,使得跨国粮商能够迅速占领国内大豆原料市场。到2005年,我国已经成为了全球大豆最大的进口。
虽然我国大豆进口量大,却并不具有国际大豆价格的定价权。面对跨国粮商还联合国际资本,发起的一次次阴谋围剿,我国大豆加工企业只能任其宰割。
2004年初,美农业部称该年度大豆收成不好,此时正值美国对中国纺织品限制,为缓和中美经贸关系,中国向美国派出农产品采购团采购了150万吨大豆,当时美国大豆期货价已达4300元人民币/吨。中国代表团在未作任何套期保值处理的情况下签单。然而不过一个月,大豆价格跌至3100元/吨。
此次大豆危机迫使我国一半以上的中小大豆加工企业停产倒闭,全面亏损达80亿元以上;山东依靠进口大豆的企业几乎全军覆没,大连华农、三河汇福等一批国内大型油脂企业也元气大伤。跨国粮商则借机兼并企业,淘汰大量竞争对手,此后,进口大豆称霸我国大豆市场。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2010/2011年度全国大豆进口量连续六年刷新历史最高记录,达到5250万吨,同比增长42.70%,是2000/2001年进口量的五倍有余。2012年一季度,我国累计进口大豆1333万吨,同比增加21.6%,对外依存度达到80%左右。
2000/2001-2010/2011年中国大豆进口数量(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大豆加工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与此同时,国产大豆压榨的市场份额逐年减小。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统计,2005/2006年度,国产大豆压榨数量740万吨,占国内榨油消费总量20.85%。此后一路下滑,2008/2009年度,国产大豆压榨数量220万吨,占国内榨油消费量5.23%。2009/2010年度,国家实施扶持国产大豆政策之后,国产大豆压榨加工数量回升至600万吨,占榨油消费市场份额13.64%。
当前,从原料到加工再到食用油市场,我国大豆产业几乎都被跨国公司所控制,国产大豆的市场空间被严重挤压,东北三省大豆产业陷入危局。
大豆当自强
黑龙江作为国产大豆的主产区,其大豆种植面积呈逐年递减趋势。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监测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黑龙江省的大豆种植面积比2008年减少近4%,2010年比2009年减少近10%,2011年比2010年减少约20%;2010/2011年度全国大豆的种植面积820万公顷,较2009/2010年度减少60万公顷,同比减少6.82%。
国产大豆价格低是豆农不愿种豆的主要原因。国产大豆市价是1.8-1.9元/斤,国储收购价为2.0元/斤。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玉米与大豆的合理比价一般在1:2.5左右,但国内市场的玉米与大豆比价为1:2.0,偏离幅度较大。
刘吉伟表示,保障大豆种植面积,最重要的是要合理引导价格,使国内玉米与大豆的比价恢复至合理水平,以提高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防止国产大豆价格大幅波动。国家可以将目前的收储政策做适当调整,把对农民的保护和补贴转变到种植环节,让农民感到种一亩大豆与种一亩玉米没差别。
此外,国产大豆应形成一套自主的价格体系。王小语认为,“原因在于,一是国产大豆是非转基因的,和进口大豆不一样,不应该卖一样的价格。而且这几年基本是劣豆驱逐良豆,好的大豆、非转基因的反倒不如转基因大豆价格高;二是从黑龙江省大豆购销看,大豆收购标准不一、收购半径重叠,再加上收购主体不同,导致价格涨的时候就抢收,跌的时候就压价收购或不收,价格波幅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食品营养和安全广受消费者关注的今天,国产天然非转基因大豆或凭借在营养价值和食用安全性方面的优势寻求到市场的春天。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转基因农产品开始大面积种植。虽然转基因作物在产量、抗虫、抗病、抗恶劣气候灾害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是在对人类身体健康、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影响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定论。
从营养价值方面来看,与美国、阿根廷、巴西等国生产的转基因大豆相比,中国传统的非转基因大豆的蛋白质含量一般要高2—3个百分点,属于全价蛋白,易于被人体吸收。其中,黑龙江大豆的大豆蛋白平均达到41%,而美国一般在35%。
目前,大豆的消费可以分为榨油消费和非榨油消费。榨油消费主要是豆油和豆粕的消费,非榨油消费主要是豆腐、豆浆、豆芽以及其他豆类制品的消费。受传统文化和消费习惯的影响,国内非榨油消费比例较大,2011/2012年度达到78%以上。
刘吉伟指出,高含量的优质蛋白才是国产大豆的优势。近10年来,我国大豆蛋白加工业发展迅速,出口的大豆蛋白已经占世界食品大豆蛋白50%的市场份额,未来市场对优质非转基因大豆蛋白的需求潜力巨大,国产非转基因大豆或从加工大豆蛋白中找到希望和出路。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