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护市场化力助公路“延年益寿”
今年2月,广东省提出将在三年内建立适合地区特点的农村公路养护制度、机制,形成更加协调、高效的运转体系,促进养护标准化、制度化、常态化,实现农村公路有路必养,并力争将地级市农村公路和县道的养护率达到100%。
此外,2012年,陕西将投资350亿元用于交通建设及公路养护、江苏将投资128亿用于干线公路养护改善工程、湖南怀化市将投资3.5亿元以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运作、潍坊市2012年公路建设养护计划将投资11亿元……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由“重建设、轻养护”转变为“建、养、管并重”将成为我国公路事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三分修建七分养护
要致富,先修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交通运输事业取得辉煌成就,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经跃居全球首位,已初步构建完毕的全国交通网络有力地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新增公路通车里程7.1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0万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19万公里。截至2011年底,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8.5万公里,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超过400万公里。
作为覆盖面积最大、通车总里程最长的农村公路,在国家加大投入的推动下,也实现了快速增长。
在过去的10年间,全国新改建农村公路272万公里,新增通车里程220万公里,新增农村客运线路5万余条,新增日发班次60余万个。截至目前,全国农村公路通车里程已达353.7万公里,农村公路通车里程已经占总里程的96.1%,97.17%的乡镇和83.89%的建制村通了沥青(水泥)路,98.12%乡镇和91.47%的建制村通了客运班车。
虽然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总体而言,我国农村道路的建设仍有不足,为此,中央仍在持续加大对农村公路的投资力度,并在资金投向上向西部地区、“少边穷”地区倾斜。从2002年的23.6亿元到2011年的438亿元,中央投资增长了16倍,其中“十一五”时期中央投资年均递增30%。2011年,中央财政共安排中资金438亿元发展农村公路,增幅高达38%。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监测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交通建设总投资规模约为4.7万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5倍。按照计划,“十二五”期间,我国交通基本建设投资总规模约为6.2万亿元,其中农村公路建设投资将超过2000亿元。
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到“十二五”末,我国公路总里程将达到450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网基本建成,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0.8万公里,覆盖90%以上的20万以上城镇人口城市,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达到65万公里,国省道总体技术状况达到良等水平,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90万公里。
对于公路设施而言,建设固然重要,但养护也是延长公路设施使用寿命的重要内容,故有“三分修建七分养护”之说。而公路养护一般可分为日常养护、定期养护、特别养护和改善工程四类。
前瞻产业研究院公路养护行业研究员刘瑞柏指出,公路建设是基础,管理养护是保障,发展运输才是目的,目前我国公路网络已基本形成,公路养护也将由传统的“抢修时代”过渡到“全面养护时代”,今后公路养护将更加注重日常性、周期性养护,以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节约养护成本和重建成本。
按照公路工程技术特点,农村公路设计使用年限约8至10年,过去十年间所建成的农村公路将在“十二五”进入周期性养护高峰期,而在高速公路方面,五年前,我国高速公路仍处于快速建设时期,而目前,这些高速公路将逐渐进入修复期,养护的迫切性大大提高。
刘瑞柏表示,在“全面养护时代”,道路建设与养护须以公众的出行需求为导向,更加强调公共服务和公共保障功能,实现道路运输的安全、高效、便捷,同时加强服务创新,大力增强信息查询、应急救援、安全保障、路网调度等服务内容。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监测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累计用于公路养护工程的资金约8011亿元,完成路网改建工程55万公里、公路大修工程16.7万公里、公路中修工程36.4万公里,同时还完成危桥改造11296座/87万延米。
交通运输部提出,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大力加强国省干线公路的养护与改造。按照规划,我国将以“五射六纵四横”15条干线公路为重点,组织全国开展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工程。
据“全国公路养护与管理资金需求研究课题组”发布的《全国公路养护与管理资金需求研究报告》统计,2006年公路养护工程费用实际发生1124亿元,预计2015年、2020年每年公路养护工程费用将达到4859亿元、7771亿元。
公路养护的市场化之路
广东省提出,将鼓励和引导地方财政资金及社会资金参与公路养护管理,并因地制宜实行市场化养护、分段承包养护、委托承包养护、专业养护等多样化养护模式。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中国公路养护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中国公路养护管理缺乏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和活力,养护市场专业化水平低,养护市场对养护资源的配置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同时由于对养护市场的监管缺乏力度和手段,市场化运作不到位。
前瞻产业研究院公路养护行业研究员刘瑞柏认为,当前,我国公路事业已逐步从“重建设、轻养护”转变为“建、养、管并重”,随着中国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企分开、管养分离”将成为今后公路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而公路养护行业走市场化道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养护资源的基础作用是高速公路养护发展的必然选择。
目前,公路养护企业主要由国有养护公司承担。但近年来,随着公路养护的市场化,民营养护企业异军突起。与管养路段国有养护公司相比,民营养护企业具有负担小、技术更新快、经营方式灵活等优势。
此外,当前我国公路养护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普遍较低,从事公路养护的技术人员比例不足32%,导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掌握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相对较差。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乡镇城市化、中小城市大型化、大中城市花园化的趋势日渐明显,城市道路的改扩建工程也越来越多。在此形势下,公路养护机械化也将成为公路养护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在公路养护领域,规模化市场化、专业化的程度越高,生产成本就越低、效率就越高。以英国为例,该国公路行业以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化公司为主,机械装备水平较高,在公路养护工程作业中全部采用机械化操作,既保证了养护工期,又提高了养护质量。
刘瑞柏指出,公路养护的现代化,还包括养护技术和材料的现代化,为此,公路养护行业应大力加强环保型养护专用材料的开发,积极研制具有先进技术水平和使用性能的公路养护材料。
在技术方面,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技术、粘油喷洒和石屑撒布控制技术、冷料修补技术和冷再生技术等,目前已在欧美等国取得良好的实用效果,值得我国借鉴和推广。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