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沦陷:南科大能否扛起制度创新大旗?
高校本是我国培养人才,提升国力的沃土。而在今天却成为藏污纳垢之所,学生会政治化,学术造假事件频发等,改革迫在眉睫。以南科大为排头兵的革新之路,正在为我国点燃希望之火。在喧哗艰难的制度改革之后,我国高等教育仍将回归对教师队伍质量、教育质量、管理质量的核心需求。
高校沦陷
“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的言论令人深省。
大学的团委和学生会, 已成为高校的“藏污纳垢”之地,一些学生甚至还未踏进大学门槛,就已经有人为他普及如何混进学生会,如何讨领导欢心等诸如此类的秘诀。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副教授陈伟无不叹息地说:“自己曾亲睹班里一位大一时还比较单纯的、很有理想抱负的学生,在当过学生会主席后,堕落成为一个失去基本道德水准、以无知无耻为荣、满口官腔的学生官。”
如今,不独学生会成员,整个大学几乎都已失陷,社会上很多腐败现象都可以在大学里找到。
武汉大学老校长刘道玉说,高等教育经过近千年的发展,无论是西方或是东方,正在或已经陷入危机之中。
第一重危机,人类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重生存危机的挑战,而各国的大学对此基本上是束手无策或者熟视无睹,既不能从理论上又不能从实践上提出任何化解这些危机的根本性的对策。
第二重危机,面临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终身学习和“非学校化社会”已经或隐或现地展现出来。大学究竟是什么?教师的作用是什么?大学生又将怎样学习?这些都有待人们去探讨,用比尔盖茨的话说“也许将来大学会变革得面目全非”,当下的高校还没有拿出对策。
前瞻产业研究院高等教育行业研究员罗娟表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卫星电视和闭路电视网、邮电通讯网、因特网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正在形成。而在过去,我国高等教育主要是以协助电大系统编写教材、提供教师授课的方式参与远程教育,虽然也有部分高校举办函授,但高等教育的主体基本上与远程教育无关。
第三重危机,功利主义的专业化教育,导致学生素质严重下降,学术视野短浅,尤其在国内高校,不仅出现不了大师,甚至还难于承担从事综合性大科学的研究之任。
北京大学前副校长王义表示:“我觉得现在高校里有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就是行政权力远远大于学术权力。”就连学富五车的教授见了行政人员,常常也不得不毕恭毕敬,仰其鼻息。此外,大部分学者都很愿意竞聘官职,因为拥有权力才能享受特权和资源,才可以轻易获得科研项目、经费、场地和人员,包括接踵而至的各类荣誉。
第四重危机,学风浮躁,急功近利,金钱主义盛行,虽然技术成果日新月异,但重大基础性研究却少有根本的突破。
近年来,中国科研论文发表数量突飞猛进。新数据显示,中国的期刊论文数量已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但这些论文的平均引用率却排在世界100名开外,有价值的论文极少。
与之相对应的是国内学术造假事件频出,从西安交通大学李连生论文造假骗取国家级大奖到哈尔滨医科大学心血管药物研究所所长王志国因论文涉及抄袭而被国外免去科研权,学术造假愈演愈烈,惩治学术造假甚至成为2011年全国两会的热议话题。
第五重危机,在追求“一流大学”的“一片喧哗”声驱使下,追求豪华成风,大楼宾馆林立,教育成本剧增,债台高筑,纳税人不堪重负。
据审计署披露,到2010年底,全国一共有1164所地方所属的普通高校有地方政府性债务,金额近2635亿元。近几年,随着还贷高峰的来临,部分高校还本付息压力不断增大,债务风险日渐显现。
在沉重的财务负担下,不少地方高校在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师资、改善教学和科研条件等方面力不从心,以至于出现一些大学教授身兼多个专业教师,甚至跨专业教学;解剖课由人体改为小白鼠或兔子代替等等荒唐现象。
希望在危机中萌芽,南方科技大学正是以这样一种面貌出现。
南科大:改革的实验田
4月24日,教育部正式发布消息,南方科技大学已正式获准建立,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暂定为8000人。筹备五年有余的南科大终于“转正”。
南方科技大学于2007年3月确立筹建。2009年6月,时年63岁的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朱清时受邀出任南科大的首任校长,其理想是将南科大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为此,他提出了四个迈向国际化的目标:自主招生、自授学位、学术自治和去行政化。
在经历过自主招生、资质审批、教授离校等一系列大事件之后,朱清时逐渐意识到,“去行政化”是南科大一切改革的重中之重。
“中国的大学最深层次的原因不在课程,不在学生,而在于运转机制。现在的运转机制是行政化的,没有人有动力去追求卓越。”朱清时表示。南科大采取国际上普遍接受的理事化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依靠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而非行政级别,实行理事会治理、教授治校、学术自治,以明确界定政府、学校、行政、学术的权界,探索出高等教育改革、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提高办学质量的可行路径。
人们对这种新型的大学制度充满期待,希望这种大学模式能在南方科技大学确确实实地落叶生根,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探出一条新路。由此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几乎影响到了政府部门的决策。朱清时认为:“教育部本身也有改革的动力,南科大就是那块实验田。”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大学入学年龄人口在2008年达到顶峰后将逐年下滑。相关研究亦表明,2009之后的10年里,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量逐年下降,至2018年达到最低峰,仅为2008年的50%左右。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1-2015中国高等教育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表明,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模式下,高等教育适龄人口的减少不可避免地将对高等教育发展形成极大的生源压力。大学入学适龄人口低峰的到来,从客观上刺激着高等教育不得不由“量”向“质”的战略转变。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总结,现在教育工作者和公众对于高校改革提出了有很多要求。其中有代表性的如:注重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保证高校的经济独立;行政和学术分家;改革高校招生制度;注重跨学科发展和针对性地为各种不同背景和需求的大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等。
改革让高等教育的机构性矛盾日益显现。一方面,如何按照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整个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以及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如何进一步调整高等教育与其他社会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需求之间的关系式值得关注的问题;另一方面,高等教育中公平与效率之间关系的矛盾问题也极为重要。
在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如何形成一个能够广泛适应各种不同需求,格局特色的高质量的高等学校系统,已成为制约高等教育整体结构优化的关键。
其次,高等教育的类型结构矛盾日益突出,具体表现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根据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任务和目前经济和产业结构的特点及其对人才的需要,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包括技工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短缺,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瓶颈。但是高等职业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结构中的地位一直处于比较低的地位,这显然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前瞻产业研究院高等教育行业研究员罗娟认为,在全球化的今天,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培养人才成为各国的重中之重,而我国的高校教育还远远没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国内高校教育的改革大多停留在制度革新,这意味着我国的高校教育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最终仍要回归对教授质量、教育质量、管理质量的核心需求上。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