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行业:创新才是核心竞争力
重庆啤酒在启动乙肝疫苗研发项目后,主业几乎无人在意,多年来该股的涨跌皆由疫苗主导。
上周二,重庆啤酒披露了“治疗用(合成肽)乙型肝炎疫苗”临床试验总结报告,结果再次显示:疫苗无效。次日,重庆啤酒股价逆势暴跌逾8%。而去年12月初以前,“乙肝疫苗”的概念让重庆啤酒炙手可热,致使其股价由1988年收购佳辰生物股权时的13.66元一路涨至83.12元。
重庆啤酒“乙肝疫苗”泡沫虽然破裂,但疫苗业的行情由此可见一斑。近年来,随着烈性传染性疾病的数次爆发,疫苗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对抗手段,越来越为各国人民和政府所重视,这也给疫苗行业带来了机遇。
然而,国内疫苗企业的产品种类同质化较为严重,拥有独家创新品种的企业非常少,以至于被国际巨头垄断。前瞻产业研究院医疗行业研究员向君认为,国内疫苗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自身的研发创新是最重要的因素。
国内疫苗市场年增长超15%
国际疫苗市场的规模已经超过2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近14%,成为一个稳定增长的大产业。
在我国,疫苗行业已成为公众瞩目的朝阳产业,在2004年至2008年间,国内疫苗市场保持了25%的年均增长速度。预计未来几年,球疫苗市场的复合增长率为13.1%,国内疫苗市场整体年均增长率将超过15%。
向君指出, 疫苗的消费主要由人口及其支付能力决定,人口因素包括人口基数、人口结构等,支付能力包括人均收入及人民预防保健意识的变化。
全世界60亿以上的人口基数蕴藏着巨大的疫苗需求,而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防病意识的增强,民众对接种疫苗预防控制疾病的概念更加强烈,需求将大大增加。
新生儿及老龄人口的增加是我国疫苗市场增长的客观因素。数据显示,我国新出生人口数量巨大,近些年每年新增儿数量都在1600万人以上;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已经步入老龄化阶段,2014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2亿,2026年将达到3亿成为超老年型国家,统计数据显示,60岁以上老人每两周的患病率和慢性病分别是一般人口的1.7倍和4.2倍。
疫苗的出现不仅使人类逐步摆脱了可预防疾病带来的身体痛苦,更重要的是用于接种疫苗预防疾病的投入远远低于用于治疗疾病的投入。
据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统计,部分疾病治疗与接种疫苗费用之比高达27倍。在人类的健康观念从“疾病→治疗→健康”逐渐向“健康→预防→健康”转变的当下,疫苗自然备受重视。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向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近几年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而收入的增长让人们对疫苗的接受力更强。此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的扩大也让更多人开始接触疫苗。
据卫生部披露,2008年我国的人均卫生费用1094.5元,2009年人均卫生费用增长到1192元。虽然从基数增长率上,中国卫生费用的增长速度非常高,但是无论是总费用还是人均卫生费用,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水平。
由于关系到国民生计,疫苗历来受国家政策重点关照,包括人用疫苗和牲畜用疫苗,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凸显无疑,特别是在2003年SARS肆虐后,政府开始有意识的建立公共卫生体系。
《中国生物产业发展战略》显示:“发展能保障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新型疫苗”已经成为我国生物药发展的首要任务;新医改也确定了“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产业政策对疫苗行业的扶持不断加强。
向君表示,国家政策对行业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持续稳定扩容疫苗市场、对竞争的合理导入和规范等方面。未来,疫苗行业有望成为我国生物技术领域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
创新才是核心竞争力
然而随着竞争的白热化,疫苗行业中关键产品市场的日趋成熟而后期研发中又缺乏新的候选产品等现状,让疫苗行业想要保持过去高速增长的势头仍然极具挑战。
传统疾病的传统疫苗生产工艺相对成熟,技术壁垒相对较低,市场也相对稳定,使得企业很难凭此获得高利润增长。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中国疫苗行业市场研究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全球疫苗行业的稳定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批高品质的创新疫苗出现,重磅的疫苗产品甚至能够达到几十亿美金的销售额。但全球疫苗市场却由葛兰素史克、赛诺菲.万安特、默克、辉瑞和诺华五家国际巨头垄断,占据总体份额的85%以上。究其原因,主要是巨头们拥有强大的研发和资金实力以及广泛的营销网络。
由此可见,国内疫苗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首先需要从产品的研发创新入手。
向君表示,未来疫苗研发将会主要向高价多联疫苗和治疗性疫苗发展,其中,肺炎疫苗将是未来国内疫苗企业全力争夺的制高点。
对比国内外市场,国内短期内最有大幅增长空间的市场为肺炎疫苗市场。肺炎疫苗在欧美发达国家的接种率已经较高,而在国内与其他二类疫苗相比接种率还处于较低水平;且面对最易患病的2岁以下儿童群体,国产肺炎疫苗仍然是空白。
目前能够针对2岁以下儿童群体的肺炎疫苗产品为辉瑞(惠氏)的“沛儿”系列产品,该系列产品全球销售额已经突破了30亿美金。
近两年,新化合实体药物开发的贫乏和通用名药物竞争的加剧,以及病毒性疾病的蔓延和人们对疫苗的厚望,疫苗已被看作促进制药行业增长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全球疫苗市场的不断增长,跨国制药企业都希望拥有专有技术和品规齐全的生产线,从而加剧了生物疫苗产业的激烈竞争和并购重组。向君认为,未来国际企业与国内企业的合作或将成为主流。
对国内企业来说,国际合作有望带来的核心技术、管理体系、质监体系的转移,丰富企业产品线,缓解由于产品结构单一、品种老化带来的同质化竞争,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甚至于借助国际品牌实现国产疫苗出口。
当然,国际巨头也可以通过与国内企业的合作以求快速、曲线进军中国疫苗市场。这种双赢的结果,为双方都带来了更大的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疫苗安全事件的不断发生,国内的疫苗标准也在不断提高,新版药典的颁布对疫苗产品提出了更高的安全标准,对于整个疫苗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论国内还是国外企业的产品都存在一个升级过程,各企业的疫苗的批签发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免疫产品品种的多样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也不断增加。
向君表示,长期来看,企业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产品标准和优化生产工艺,才能防患于未然,以求长期稳健发展。由于现有产品主要以预防类为主针对健康人群,所以对疫苗开发中的新候选产品而言优越的安全性以及耐受性仍然至关重要。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