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财富“富过三代”?
财富管理是指以客户为中心,设计出一套全面的财务规划,通过向客户提供现金、信用、保险、投资组合等一系列的金融服务,主要包括投资咨询、人生理财规划和资产保值增值,现在已经和信贷业务、投资银行业务成为全球银行业的三大主营业务,并且有望成为最重要的增长领域。
近几年,我国涌现的大量高净值人群,促使金融机构加快金融创新以及产品创新,财富管理顺其自然的成为国内各金融机构争夺的焦点。
财富管理步入发展黄金期
财富管理市场的关键驱动因素是经济增长。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实现年平均约10%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2010年第三季度我国GDP总量达到1.33万亿美元,超越日本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些从事实业投资,尤其是在房地产及国际贸易相关领域投资的人群和受益于信息技术、互联网而成长起来的年轻企业家们迅速积聚了大量的财富。
此外,大量的外企高管、体育和演艺明星、富豪子弟以及国企高层也在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巨额财富。居民财富的大量累积和高净值人群规模的扩大为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市场保证。
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的高净值人群数量达50万人;与2009年相比,增加了9万人,年增长率为22%。其中,超高净值人群超过2万人,可投资资产5千万以上人士超过7万人。
2008-2011年全国高净值人群数量及构成(单位:万人,%)
注:“资本市场产品”包含个人持有的股票、基金、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开放式基金、债券和新三板;“其他类别投资”包含个人持有的信托、私募股权、阳光私募、黄金、期货。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11-2015年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就私人财富规模而言,2010年中国高净值人群共持有达15万亿人民币的可投资资产;人均持有可投资资产约为3000万元人民币。其中,超高净值人群的个人财富总量达到3.4万亿人民币,在高净值人群内部的个人财富占比为22%。
2012年3月,胡润研究院的调查显示,个人资产在600万元以上的高净值人群达270万人,并已步入守富阶段。
前瞻产业研究院财富管理行业研究员刘吉伟表示,财富管理已成为国内各金融机构业务转型升级争夺的焦点,在结构调整、消费拉动型增长模式的双重驱动下,财富管理即符合国内各大金融机构业务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满足了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该行业在今后几年都将处于黄金发展阶段。
中资银行仍是首选
在西方,财富管理的顾客虽然期望资产升值,但更注重现有资产的保值,通常偏爱保守型投资,并将重点放在遗产安排和避税战略上。而中国的客户则更希望以钱“生”钱,要求高回报,以至于常常不得不面临更大的风险。
经历金融危机之后,中国高净值人群对风险的认知更为深入,风险偏好上表现得更加成熟和稳健。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监测中心调研分析,当前约70%的高净值人群倾向于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获得中等收益,较2009年明显提升约10%;同时,倾向高风险高收益和倾向低风险低收益的人群占比均有所下降。
随着风险偏好逐渐成熟,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目标日益多元化。相较于两年前,财富目标高度集中在“创造更多财富”和“高品质生活”的局面,2011年,高净值人群对财富安全、财富传承、子女教育、个人事业/企业的发展等其他财富目标的关注程度都有所提高。
受此影响,高净值人群的实际资产配置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2009年初,以现金与存款、股票、房地产和基金为代表的传统投资类别占比高达80%左右,至2011年,四类资产占比下降至70%左右。与此同时,阳光私募、私募股权投资等近期市场热点为代表的其他类别投资和银行理财产品在高净值人群的资产组合中占比上升,分别增加了5个百分点和4个百分点。
调研还显示,我国高净值人群并不太看重与一家公司保持关系,超过60%的中国高净值人群倾向于同时使用多家金融机构进行财富管理。在他们看来,这不但可以收集不同机构的观点和投资建议,从而对市场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还能够分散风险,享有更多增值服务。
在金融机构的选择上,中资银行成为高净值人群的首选。
据统计,私人银行客户中85%的高净值人群会选用中资银行进行财富管理,其中约60%的高净值人群会选择中资私人银行作为财富管理的主要机构。而外资银行由于依然存在诸多业务资质限制、并在金融危机中品牌和信任度遭受了相对较大的冲击,发展相对中资银行缓慢,高净值人群使用占比约20%。与此同时,证券、基金和信托公司等专业金融机构也得到了快速的增长,获得了一定高净值客户基础。
第三方理财悄然兴起
近年来,随着广大投资者对理财需求的日益旺盛,金融机构提供的理财服务已经不能满足越来越多投资者不同层次的需求。
于是,一种独立于银行、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之外,能够独立地分析客户的财务状况和理财需求、判断所需投资工具、提供综合性的理财规划服务的第三方理财机构悄然兴起。
目前已经有一大批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第三方理财机构,如诺亚财富、财商人生、展恒理财、智博理财、钱袋网等,陆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主要经济中心城市涌现。该类机构以其灵活的体制、开放的平台备受高净值人群的青睐。
刘吉伟表示,第三方理财在中国刚刚起步,市场份额非常小。在美国,独立理财机构拥有60%的市场,澳大利亚超过50%,中国香港大约占30%;但是在中国内地,1%都不到。由此可见,市场发展空间很大,估计不出三年,第三方理财就将成为中国理财市场的一支重要参与力量。
从市场上看,商业银行纷纷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券商、信托公司、基金公司和第三方独立理财机构等金融机构相继开发出为高端客户理财的专属服务,定位各异,竞争升级。
不同类型的金融服务机构,在高净值人群财富管理业务的各个环节上,能够提供的服务范围和质量各不相同,因此他们有着不同的天然优势和劣势,从而衍生出不同的定位、发展趋势和战略目标。
各家财富管理机构间正展开着全方位、多角度的竞争。虽然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目前占据着市场的主导地位,但随着国内经济金融环境以及内外部约束的变化,未来几年利率市场化改革将加速推进,国内各类金融机构将面临在混业经营方面的渗透与竞争。
国内金融行业业务一旦全面展开,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及信托投资公司之间的业务界限逐渐被破除,届时,鹿死谁手还不得而知。
刘吉伟认为,金融机构要大力发展财富管理业务,就一定要形成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在客户、产品、服务、人才、管理等五大因素上狠下功夫,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