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服务机器人产业化势不可挡

分享到:
20 官营铜 • 2012-04-13 09:12:25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1831G0

 近年来,广东出现大规模的“洋黑工”现象,大批来自东南亚及非洲等地的境外黑工,在深圳、佛山、东莞、等地日益增多,并有向整个珠三角扩展之势。

当人口老龄化加剧、生育率持续下降、青壮年劳动力日益短缺,未来,谁为我们看护婴孩、照顾老人、服务家庭和社会?答案是服务机器人。

美国日本先行

服务机器人是机器人家族中的一个年轻成员,可以分为专业领域服务机器人和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的应用范围很广,如维护保养、修理、运输、清洗、保安、救援、监护等。目前,世界上至少有48个国家在发展机器人,其中25个涉足服务型机器人开发。在日本、北美和欧洲,已有7种类型计40余款服务型机器人进入实验或半商业化应用。

清洁是服务机器人应用最广的领域之一,主要应用有家用吸尘器、公共建筑地板清洗机和大型建筑物的擦窗机器人和外墙清洗机器人等。可以预见,服务机器人会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不断拓宽应用领域。各种先进的服务机器人产品将会进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类良好的助手和亲密伙伴。

目前,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服务机器人的发展已有着广阔的市场。由于这些国家的劳动力价格日趋上涨且人们对工作喜好的变化,类似于清洁、看护、保安等工作在发达国家从事的人越来越少。为了弥补简单劳动力的不足,服务机器人应运而生。

目前,世界上有众多国家在研究机器人,其中大多国家已涉足商业服务机器人的开发。在日本、北美和欧洲,迄今己有近十种类型计数十款服务型机器人进入实验和半商业化应用。

美国是机器人的诞生地,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美国推出的低价位服务机器人吸尘器,目前已售出超过50万台。

日本是世界上发展商业服务机器人最早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制造国,其产量是世界其他国家总和的两倍,目前已有10多种服务型机器人问世。目前,日本的松下电工、NEC、索尼、丰田、本田等公司都在每年投资上亿美元开发商业服务机器人。

据国际机器人联盟(IFR)2011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世界专业服务机器人销量约为13741台,增长4%,销售额为32亿美元,同比增长15%;在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方面,2010年服务机器人销量约为220万台,增长35%,销售额为5.38亿美元,增长39%。

2012-2015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预测(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11-2015年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2012版)》

时至今日,机器人已发展至第三代智能机器人,而服务机器人正是第三代机器人的典型代表。科学家们已在服务机器人领域的移动机构设计、传感器融合与环境建模技术、路径规划技术、能源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成本控制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随着科技的发展及研发成本的降低,新型机器人正开始逐步进入市场,形成一门新兴的产业。IFR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专业服务机器人和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销售额合计达37.38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服务机器人将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到2015年销售额将达到85亿美元。

人口红利关闭 服务机器人顶上

2011年底,富士康抛出惊人的“百万机器人”计划,宣称将在未来三年增加100万个机器人装配线。另有媒体报道称,富士康目前在深圳的员工总数已经从原来的45万人减少至39万人。2012年初,广东也爆出缺工总数高达80万人。人力资源的短缺,严重改变着富士康、珠三角乃至全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从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到70年代,我国一直鼓励生育,而我国改革开放前30年的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某种意义上正是获益于这种人口红利。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27%得益于“人口红利”,与此前“人口红利”对日本、新加坡等国经济腾飞的贡献率基本相当。

改革初期的1979年,中国0-14岁的少儿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大约为1/3。而到了2009年,比例竟然不足1/5,下降速度惊人。目前,我国生育率已经降低到1.3左右的超危险的超低生育率,这意味着未来中国人口每过一代(约30年)减少40%。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再次确认了中国人口生育率和人口增长率不断下降的趋势,预计2025年前后,我国人口总量将进入负增长。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进,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半条腿已经跨入老龄化社会。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65岁老人1.18亿,比例达到8.87%,成为全球唯一一个老龄人口过亿的国家,老龄化的趋势和老龄人口的数量值得重视。

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和老龄化进程的加剧,不但减少了劳动人口的新增数量,同时还扩大了现有劳动人口的流失。

据分析,我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逐年下降,预计在2013年前后达到峰值,届时劳动年龄人口总量接近10亿,同时,劳动力的绝对数量有减无增,劳动力市场必然进入有限供给阶段。

有学者预计,未来10年我国18-22岁的人口将减少4000万人, 20-40岁的人口更是将减少1-3亿,未来劳力缺口达到1亿以上。与此同时,我国人力资源成本正急剧上涨。

当人口红利的窗口关闭,服务机器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将成为可能。

产学研合力打造大产业

机器人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是各个领域、多学科、综合性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它综合了计算机、控制论、机构学、信息和传感技术、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而且仿人形机器人还与生物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很多领域有关。

从全球来看,领先的科研机构多与大学相关,如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早稻田大学等,都设有专门的机器人研究机构,这些机构在推动服务机器人的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居功至伟。但目前,服务机器人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产业化还面临技术、标准化、价格等方面的瓶颈。即使是在机器人产业发达的日本,服务机器人市场的发展仍在探索阶段。

我国在服务机器人领域的研发与日本、美国等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我国在服务机器人研究和产品研发方面已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如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的导游机器人、迎宾机器人、清扫机器人、华南理工大学研制的机器人护理床、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智能轮椅等。

目前,我国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浙江、沈阳、哈尔滨、广州、江苏、西安等地。这些地区具有良好的制造业基础以及科研能力,已经研制出吸尘器机器人、教育、娱乐、保安机器人、智能轮椅机器人、智能穿戴机器人、智能玩具机器人,同时还有一批为服务机器人提供核心控制器、传感器和驱动器功能部件的企业。

在服务机器人的发展上,这些地区主要依托于各研究院以及院校的取得的研究成果。目前我国开展服务机器人研发的机构主要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南开大学机器人与自动化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实验室、浙江大学机器人科教实践基地、西北工业大学机器人中心等。

由于我国科技水平的制约,我国服务机器人研究与市场化生产运作仍处于初级阶段。整体来看,我国的服务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但目前企业少且多半集中于低端市场,根本原因在于研发力度不够,产学研方面的结合有待提升。随着国外优势企业的进入,国内企业或将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将受到国外企业技术及资本上的冲击。

从企业发展情况来看,目前国内的服务机器人企业发展仍然较慢,企业研发与设计能力、规模与运营能力、服务与快速反应能力、产品成本与质量控制能力均比较落后,国内领先的服务机器人研制企业如中鸣数码、智能佳科技等,其主要业务仍为机器人比赛及推广方向,面向市场的适用性新产品较少。

2011年7月,国家科技部印发《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提出,大力开展服务机器人模块化体系结构研究,重点发展服务机器人机构、感知、控制、交互和安全等模块化核心技术和功能部件,建设一批技术集成验证与示范应用平台,培育一批高技术创新企业,建立服务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促进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老龄化和人口素质的提高,服务机器人的商业应用将会加速发展。同时,服务机器人相关技术的突破以及价格的逐渐下降,预计未来服务机器人能像手机、电脑、轿车一样飞入寻常百姓家并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p1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作者 官营铜
资深产业观察员
866563
关注
221
文章
373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