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肉价高企 肉制品加工业利润受压

分享到:
20 官营铜 • 2012-04-12 09:01:13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1332G0

 4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称,我国3月份CPI同比上涨3.6%,涨幅比2月反弹0.4个百分点。其中,粮食、肉禽及其制品、鲜菜、油脂和水产品价格均呈上涨趋势,仅有鲜果和蛋类价格有所下滑。蔬菜价格涨幅达20.5%,农产品已成CPI主要推手。

猪肉价格占CPI的比重约为3%,一直被认为是CPI高企的幕后元凶。3月份,猪肉价格同比上升11.3%,但环比下降4.8%,肉禽及其制品价格环比下降2.5%。

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显示,从1月26日开始,全国猪肉价格持续下降,现已超过两个多月,其中超过五成省区市猪肉价格降幅在15%以上。此外,商务部的数据也显示,截至4月1日,全国猪肉价格已连续九周回落,比1月下旬下降11.5%

猪肉价格出现松动,但CPI依然高企;猪肉价格仍在高位运行,肉制品加工业难言乐观。

行业稳步发展

近年来,我国肉制品加工行业连续遭遇畜禽价格剧烈波动、各种严重自然灾害、动物疫病危害及世界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受益于我国庞大的内在市场需求和日趋完善的畜牧业,我国肉制品加工行业仍然取得了稳步的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1年肉制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有1321家;实现销售收入3525.45亿元,同比增长32.44%;实现利润189.16亿元,同比增长25.43%;资产规模达到1636.35亿元。

从行业来看,2011年,双汇、金锣、雨润及诸城外贸等四家肉制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均超过100亿元,全行业共有9家企业当年销售额超过30亿元,超过20亿元的企业有13家,我国肉制品加工行业企业规模显著扩大。

目前,我国以双汇、金锣、雨润、德利斯等为代表的肉类加工企业,其技术装备、生产规模以及经营管理方式等均已达到世界先进或较为先进的水平。如双汇集团、雨润、金锣、德利斯集团的屠宰技术都已达到目前最先进水平。此外,我国肉制品加工行业还涌现出双汇、雨润等全国性品牌、广东双汇等区域性品牌及大量地方性品牌,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状况。

随着我国肉制品加工业的发展,产品除供应国内需求,还实现了对外出口创汇。

据中国海关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肉制品加工行业进出口总量为123.74万吨,同比增长21.20%,进出口总额39.60亿美元,同比增长33.64%。其中出口55.15万吨,同比增长12.41%,出口额为30.56亿美元,同比增长29.82%;进口68.60万吨,同比增长29.32%,进口额为9.04亿美元,同比增长48.41%。2011年,我国肉制品加工行业实现贸易顺差21.52亿美元。

随着近年来肉制品加工行业上游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给该行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促进了该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份额的变化。

我国肉制品加工主要以猪肉类产品为主,商品鸡、羊、牛、鸭等禽畜为辅。在过去的几年,我国猪肉产量呈下降趋势,而其他肉类产品则出现小幅增长。

2011年我国肉类总产量达到7950万吨,比上年增长了0.4%。其中,猪肉产量5053万吨,下降0.4%;牛肉产量648万吨,下降0.9%;羊肉产量393万吨,下降1.4%。禽蛋产量2811万吨,增长1.8%。牛奶产量3656万吨,增长2.2%。

预计到2015年,我国肉类总产量将达到8600万吨,人均占有量61公斤;禽蛋总产量达到3000万吨,人均占有量21.4公斤。在稳步发展猪肉产品的同时,重点发展牛羊肉、禽肉生产,其中猪肉产量将达到5246万吨、禽肉1978万吨、牛肉774万吨、羊肉430万吨。

从产品结构看,近年来我国肉制品加工行业的产业结构逐步改善。2010年肉制品总产量达到1200万吨,比上年增长了7.1%;肉制品产量在肉类总产量中所占比重达到15.1%,超过“十一五”规划的预定目标。根据《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指导目录(2011)》,预计,到2015年,深加工肉制品和包装肉占全国肉类总产量达到17.5%,中低温肉制品(冷链)占比达到10%左右。按2015年全国屠宰量30000万头(110kg)计算,肉制品消费量复合增长率为18.2%,其中中低温肉制品增速要高于高温。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监测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肉制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有1321家,其中大型企业有7家,占比为1.29%,比2009年的0.74%增加了0.55个百分点;中型企业有154家,占比为11.66%,比2009年的8.09%增加了8.57个百分点。

随着大、中型企业数量的增加,一些无竞争优势的小型企业被兼并或转产,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目前生猪屠宰及肉制品加工行业的主要竞争格局是是三大巨头加二线品牌,双汇、雨润、金锣等一线品牌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而美好、唐人神、得利斯为二线品牌,快速由区域向全国性品牌挺进,而一些地方性弱势品牌属于第一阵营主要的兼并收购对象。金融危机进一步挤压了弱势品牌企业的生存空间,给优势企业提供了投资、并购的良好机遇。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肉制品加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总额达到3525.45亿元,比上年增长32.44%;利润总额达到189.16亿元,比上年增长25.43%。我国肉制品加工行业效益显著提高,得益于我国肉制品加工技术与装备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通过实施国家重点支撑项目及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肉类工业在屠宰加工技术与装备、肉类加工技术与装备、肉类质量安全控制与溯源技术、副产品综合利用与清洁生产技术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形成一批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推动了企业的科技进步。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同时,国内自主开发和生产的肉类加工技术装备的市场份额和应用领域逐渐扩大。

前瞻产业研究院肉制品加工行业研究员吴朝瑜认为,虽然通胀挤压了肉制品加工业的利润空间,但从长远来看,我国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仍足以支撑该行业持续稳步增长。

安全警钟长鸣

日前,媒体报道称,国内某些果冻及老酸奶被爆存在安全问题,再次引发热议。“三聚氰胺事件”和“瘦肉精事件”余孽未了,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来袭,中国的食品安全何时能让民众放心?

作为重要的食品之一,肉制品行业与民众的饮食安全及身心健康息息相关,因此,肉制品加工企业严把质量关,将是今后发展亟需重视的问题。

前瞻产业研究院肉制品加工行业研究员吴朝瑜认为,食品加工行业严把质量关,首先应注意从源头上进行监控,严格规范猪肉、羊肉、牛肉等原料的质量安全,其次,还应在生产加工环节上加强管理,并在运输、储存等环节加强管理,杜绝过期食品、不安全食品以次充好进入市场。

目前中国肉制品加工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深加工产品的比重仅为肉类总产量的15%左右,远低于国外的40-50%,发展的空间很大。

据了解,目前我国肉产品市场中,“四多四少”的现状依然存在,即:白条肉、冷冻肉多,分割肉、冷却肉、小包装肉品种少;生肉制品多,熟肉制品少;高温制品多,低温制品少;粗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这表明我国肉制品结构有待完善和丰富。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在消费升级以及营养健康饮食观念的引导下,国家政策有计划向低温肉、牛羊肉制品倾斜,未来中国肉制品将向口感佳、营养化、小包装趋势发展,冷却肉、低温肉制品、深加工肉制品将逐渐成为主流。

前瞻产业研究院肉制品加工行业研究员吴朝瑜指出,从营养价值、食品安全角度、品种丰富、制作工艺成熟等方面来看,低温肉制品是国内外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在政府、企业、消费者三方推动下,低温肉替代高温肉成为市场消费的主流产品会以日益加快的速度出现。

零售物流运输是肉制品加工业的重要环节。我国《肉类产业“十二五”规划》指出,将加快由肉类产品的落后生产流通方式向现代生产、冷链物流连锁经营等先进方式转变,支持企业发展低温仓储和冷链配送,扩张品牌连锁销售网络和电子商务,鼓励肉类食品专业批发市场进行标准化改造,支持肉类食品企业发展出口贸易。

随着肉制品加工行业生产投入的不断加大及猪肉价格等成本高位运行,肉制品加工企业的利润空间不断缩小,企业经营风险显著提升。

2009年到2010年上半年,我国猪肉价格在15-20元/千克之间波动,但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到2011年9月达到近年历史最高价30元/千克。2011年全年的猪肉价格处于高位,因此,在猪肉价格大幅上涨下,如果原料采购没有把握好行情或者猪肉制品提价压力较大,肉制品加工行业的获利空间将被压缩。

随着肉制品加工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肉制品加工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在新一轮的市场竞争中,肉制品加工业的市场分布和竞争格局也充满着变数。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p1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作者 官营铜
资深产业观察员
866563
关注
221
文章
373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