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海水淡化:百亿市场待君分羹

分享到:
20 官营铜 • 2012-04-09 08:48:40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641G0

 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脱盐方式生产淡水。我国作为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发展海水淡化不仅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迫切要求,也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对推动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为此,我国已明确将海水淡化列入“十二五”发展规划,并将其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鼓励发展。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意见》指出,到2015年我国海水淡化能力要达到220至260万立方米/日,海水淡化原材料、装备制造自主创新率达到70%以上,建立较为完善的海水淡化产业链,关键技术、装备、材料研发和制造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缓解水资源紧缺

我国是全世界13大最缺水的国家之一。2010年我国水资源总量达到30906.4亿立方米,但人均水资源量为2310.4立方米/年,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3。

在我国668个城市中,有400个城市面临水危机的威胁,其中108个为严重缺水城市。特别是沿海城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到500立方米/年,远低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确定的1750立方米用水紧张线,达到“极其缺水”的水平。

世界主要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单位:立方米)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海水淡化产业深度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2011版)》

同时,工业用水需求不断增长的趋势也进一步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的短缺。

由于经济的强劲增长,以及经济结构的重型化特点,中国工业用水总量一直呈现增长态势,从2001年的1142亿立方米增至2010年的1447.30亿立方米,增长26.76%,年均复合增速达到2.67%。目前,中国工业取水量占总取水量的四分之一左右,其中高用水行业取水量占工业总取水量60%左右。

此外,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污水排放总量持续上升,2010年污水排放总量达617亿吨。巨大的污水排放不但破坏了水环境,也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

据2010年颁布的《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显示,到2030年,考虑南水北调东线一、二、三期工程和中线一、二期工程的供水量,并考虑部分海水利用量,我国11个沿海省市年缺水量仍将达到214亿立方米。其中,京津冀本地水资源战略储备已消耗殆尽。

水已经或正在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为了应对水荒,全国年均超采地下水100 亿吨,开采率达98%,远超40%的警戒线。地下水过度开采已造成地面下沉、海水倒灌、地下水水质恶化、耕地盐渍化等严重的环境问题。

水生态系统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在地下取水和跨区域调水受到越来越多的条件限制的情况下,开发利用海水资源,进行海水淡化就成为开源节流、解决我国淡水紧缺的一条有效的重要战略途径。

放眼全球,大规模海水淡化应用已有成功实践,如沙特、以色列等国家70%的淡水资源来自海水淡化,美国、日本、西班牙等国家为保护本国淡水资源也竞相发展海水淡化产业。

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有125个国家在应用海水淡化技术,全球有海水淡化厂1.3万多座,海水淡化日产量约6348万吨左右,其中80%用于饮用水,解决了1亿多人的供水问题。海水冷却水年用量超过7000亿吨,替代了大量宝贵的淡水资源。

新兴的朝阳产业

我国海水淡化技术经过40多年的研究已经趋于成熟,是继美、法、日、以色列等国之后研究和开发海水淡化先进技术的国家之一,已经完全掌握了反渗透法、蒸馏法两大主流海水淡化技术,设备造价比国外降低了30%-50%,吨水成本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为大规模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国已有的淡水处理项目的平均成本是5.62元/立方米。虽然仍高于我国自来水用水价格,但是随着水资源日益缺乏,自来水价格也将节节攀升。不久的将来,我国自来水价格与海水淡化成本将并“价”齐驱,大规模海水淡化应用将具备明显的成本优势。相比南水北调,海水淡化已经更具有经济价值。

目前,我国海水淡化规模还很小,尚未达到经济规模。据中国脱盐协会统计,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海水淡化能力约为60万吨/天,但仅为全球的1%。

未来,随着水资源紧缺问题日益突显,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并出台相应的措施鼓励发展海水淡化。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意见》,2015年我国海水淡化能力要达到220至260万立方米/日,日产量超过当前水平的四倍。

海水淡化的发展还将带动淡化水产品供给、技术服务、工程安装、设备制造等整体海水淡化产业的巨大市场需求。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中国海水淡化产业深度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全球海水淡化设备年均市场容量约40亿美元,预计未来15年年均增长12%,2025年达到120亿美元;北欧、南亚和东亚地区每年海水淡化设备进口和工程安装市场近100亿美元。各国计划在未来10年投资约950亿美元,用于建立5000余家海水淡化工厂,以应对日益严重的淡水资源匮乏问题。

就我国的情况来看,按照目前平均海水淡化设备7000元/吨日的成本测算,中国按照未来10年海水淡化产能增加170-200万吨/日来测算,未来十年海水淡化设备投资有望高达120-140亿元,行业有望进入爆发式增长期。

前瞻研究院海水淡化行业研究员李生发指出,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海水淡化产业市场规模大、收入相对稳定和高成长性的特点,将使它拥有高于其他行业的平均利润率。近20年,全球海水淡化产业每年都保持10%-30%的高增长,而同期全球经济增长率仅为4%左右。

李生发认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未来的几十年里,海水淡化产业将保持更高的成长性,或将成为继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产业后又一个充满投资机遇的朝阳产业。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p1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作者 官营铜
资深产业观察员
861815
关注
221
文章
373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