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有危机更有机遇
“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电影里的台词之所以成为经典,不外乎切中时弊。毕竟人才才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不过,要想在中国这个人口大国中找准“千里马”,“伯乐”不可或缺。
市场发展迅速 增长潜力巨大
据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每年发布的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上海外服、中智公司、北京外企三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已连续三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行列。时至2011年,此三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营收规模近1000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人力资源服务业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到我国500强企业,意味着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已经初具规模,代表着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已经进入了产业化的阶段,是我国人力资源服务形成新兴产业的重要标志。
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人才服务机构的总营业收入不过500亿元,而到2010年,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营业收入已经接近800亿元,短短两年的时间,行业规模较2008年增长了近60%。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企业经营方式发生变革等多重因素的推动,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事务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不涉及企业秘密的技能性培训、高层次人才招聘的物色、社会福利管理等工作外包给专业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市场容量也将随企业对服务的需求量的增大而增大。
前瞻产业研究院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研究员表示,随着近些年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人力资源服务深入人心,人才跳槽离职率的提高和企业人力资源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强,我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或将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目前国内潜在市场已达2万亿元,预计未来几年,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增长率将超过25%。
外企虎视眈眈 行业竞争加剧
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吸引了众多国际、国内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不断加入。
目前,国内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中,绝大多数都以民营机构为主。民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主要是面向中小型客户,为其提供相对中低端的人力资源单项服务,所提供的服务产品体系较不完善,且该类型服务机构在中国的服务网络覆盖面与信息化程度一般,客户资源分布不广泛,服务收费相对较低。
由于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门槛较低,又作为我国的“朝阳”产业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看好,民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数量的迅速增加,竞争十分激烈。
此外,随着人力资源服务市场的进一步放开,外资人力资源对我国的人才服务市场虎视眈眈,争相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全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50强前10名企业中,除Robert Half外,全部已在中国设定办事机构并进行广泛的业务运作,这说明中国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已经完全与国际接轨,成为中国开放度最高的行业之一。
而跨国人力资源服务巨头规模巨大、技术领先、口碑优良、产品服务丰富,并且具备专业的人才和丰富的服务经验,对我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特别是,当前我国的人力资源服务业供应商无法满足客户差异化的需求,忽视了自己的服务能力,低水平重复经营,正制约着自身的发展。
加快行业转型 竞争亦是学习
在前瞻产业研究院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研究员刘吉伟看来,国内的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要想取得突破,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是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人力资源服务。例如上海外服为外商的员工服务方面形成了一条龙的服务规模,解决了外商人力资源工作量80%。
其次,注重低、中、高整体化服务。目前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大部分还处在招聘、派遣等行政事务处理的初级阶段,在管理、咨询、教育培训和外包等中高端服务上亟待加快提升。各服务机构可利用现有的外包服务领域的优势,推进跨业务大规模的运行,实现三大主业联动发展,三大副业联动发展,有效的支持主业的组合发展。
此外,提供人力资源网状化、标准化服务。通过形成了服务管理平台,专注人力资源服务的客户服务中心,囊括当前国内最先进的人力资源服务系统,人才中介与客户服务网络系统,充分发挥现有的资源、资产,并有能力实现质量、效益的最大化。
再有,提供平台化的服务。针对当前客户提出项目全部性总包的要求,着手全国网点拓展,采用合资、独资、分公司的形式,设立覆盖面广的平台式服务。
未来数年,中国市场将成为全球人力资源服务市场的主要增长引擎,并会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刘吉伟表示,“尽管会带来新的竞争,但他们同时也会带来更多的先进技术、资金、管理理念,进而提升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整体竞争水平,并推动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进步。”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