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当道,中国工业如何摆脱“受气于人”?
特种气体(Specialty gases)是指那些在特定领域中应用的,对气体有特殊要求的纯气、高纯气或由高纯单质气体配制的二元或多元混合气。
气体产品种类繁多,大致可以分为一般工业气体和特种气体两大类。一般工业气体产销量大,但对纯度要求不高。特种气体产销量虽小,但根据不同的用途,对不同特种气体的纯度或组成、有害杂质允许的最高含量、产品的包装贮运等都有极其严格的要求,属于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
近年来,随着我国集成电路、液晶显示器、太阳能电池、半导体、光纤光缆等行业的高速发展,作为这些产业最重要的原材料之一,我国滞后的特种气体行业成为外资挟制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软肋。
外资主导 内资追赶
特种气体门类繁多,通常可区分为电子气体、标准气、环保气、医用气、焊接气、杀菌气等,广泛用于电子、电力、石油化工、采矿、钢铁、有色金属冶炼、热力工程、生化、环境监测、医学研究及诊断、食品保鲜等领域。
特种气体兴起于60年代中期,作为基础化工材料,主要运用于大型石油化工、半导体器件、光导纤维、激光、医学科学、临床诊断、医药消毒、水果催熟、食品保鲜等领域。随着新产品技术的发展,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自80年代开始,我国的气体工业迅速发展,各类纯气体、高纯气体、特种气体、混合气体、标准气体、电子工业用气体等相继问世,其品种数目已与国外发达国家水平相近。
气体工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工业之一,它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涉及到人民的日常生活,牵动着高科技的发展。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及下游行业的强劲需求下,我国特种气体行业在2006年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年均增速达到17%以上。2011年,国内特种气体行业产值规模为296.88亿元,较上年增长22.15%;销售收入为297.52亿元,较上年增长21.64%。预计2012年特种气体行业销售规模将达360亿元,2012-2015年复合增长率有望保持10.3%。
据统计,目前,我国共有特种气体生产企业150余家,但多数企业生产规模较小。而跨国企业通过在国内投资设立众多合资或独资的气体公司,其市场份额已经占到国内销售气体产品市场份额的70%左右,占据着行业的主导地位。2010年,德国德林公司、法国液化空气集团、美国普莱克斯集团等设立的独资和合资企业以32.38%的企业数量占据着国内特种气体市场65.90%的销售和83.08%的利润。2011年,外资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进一步上升,其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占中国市场总额的67.47%和86.44%。
而在内资企业中,杭氧股份2010年的销售额为20.23亿元,仅占12.36%的市场份额;盈德气体销售额为30.05亿元,仅占总体市场的份额为12.29%。两家最具代表性的内资企业合计仅占24.65%的市场份额,不及外资企业份额的38%。
中国气体行业的竞争实质上是国际气体行业巨头与国内民族气体工业企业的竞争。
2012年是我国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之年,也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年份。在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作为“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半导体照明产业在未来五年内将进入加速发展期,我国特种气体行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工业仍将“受气”于人
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持续快速发展,计算机工业对大规模集成电路及液晶显示器的需求大量增加。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新型能源,市场对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和薄膜太阳能电池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此外,新型电光源、光电半导体器件、光纤通讯器件也获得迅猛发展,在上述高新产品的生产中,都需要大量特种气体,以制造出性能可靠的各种器件。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未来我国工业对特种气体的需求仍将快速增长,将给我国特种气体行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预计到2012年,我国特种气体行业的市场规模有望保持20%以上的增长达到360亿元,但受制于我国特种气体工业技术水平和产业发展滞后,预计短期内仍将“受气于人”。
2006-2012年我国特种气体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11-2015年中国特种气体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中国工业大发展离不开特种气体的持续、稳定供应。因此,中国工业要摆脱“受气于人”的局面,必先振兴中国的特种气体工业,加大对该行业的投资与监管力度,加强特种气体工业技术水平的研究开发,同时注重培育和发展民族特种气体工业企业,为我国大工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夯实原料基础,牢牢掌握住民族工业的“气门”,避免“受气于人”。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报告指出,特种气体工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气体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一般而言,气体行业在为一家钢铁企业投资建厂供应气体的话,每一万方产品所需投资约为一亿左右,投资回报周期通常为7年到10年,甚至更长。
我国民间资本规模究竟有多大,目前尚未有一个准确数据。住建部最新发布的一项报告称,我国民间资本的规模远远超出此前业界预计,其中温州民间资本有4500亿到6000亿,山西省有10000亿,内蒙古自治区仅鄂尔多斯市就有2200亿。据估算,当前我国民间资本的总体规模约为30万亿元,约占2011年我国GDP总量的64%。在民间资本缺乏合理的投资渠道之时,民间资本成为困扰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因此,正确引导庞大的民间资本进入特种气体工业,将能有效解决民资出路和特种气体行业资金短缺的问题。
前瞻产业研究院特种气体行业研究员朱茜指出,巩固和发展我国特种气体工业,还应加强产学研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监管智能,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和民间资金参与特种气体工业的发展,同时加强产业与学术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特种气体工业技术水平的发展,增强该行业的人才储备。
近年来,在电子和光电高科技产业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国内特种气体的生产已有了长足发展,但在产品开发能力、生产技术、生产规模、应用技术等领域与国外仍有一定差距。
电子气体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平面显示器件、化合物半导体器件、太阳能电池、光纤等电子工业生产不可缺少的基础性支撑性原材料,它们广泛应用于薄膜、刻蚀、掺杂、气相沉积、扩散等工艺。随着半导体工业和微电子工业的迅猛发展,对电子气体的品种、数量、质量及纯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特种气体的研究和开发,涉及到生物学、化学、机械学、电子学、工程物理和工程化学等学科领域。它的发展与完善,主要取决于一个国家的高压技术、低温技术、真空技术、洁净技术、材料技术、测量技术、精密制造技术及自动控制技术等部门的综合发展水平。
目前,国际上特种气体行业在上述基础技术的支持和推动下,已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分工明确和门类齐全的气体控制体系,它包括气体分离技术、气体净化技术、气体混制技术、气体分析技术、气体贮运技术、标准计量技术、安全防护技术及气体应用技术等。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特种气体主要以私营企业为主,数量虽多但普遍规模较小,外资企业在行业的集中度偏高。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末,我国特种气体企业数量158家,其中私营企业74家,占企业总数量的46.84%;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53家,占企业总数量的33.54%。外资企业以33.54%的数量,瓜分了我国特种气体市场67.47%的销售收入和86.44%的利润,而内资私营企业普遍规模小、研发实力弱,尚不足以扛起中国特种气体工业的大旗。
为此,朱茜认为,作为我国民族工业的重要基础产业,我国应该大力发展内资特种气体工业,鼓励有实力的工业企业进入该行业,同时合理引导现有企业进行整合,组建数家上规模、有实力的特种气体企业,在夯实我国特种气体供应基础的同时,提高我国特种气体行业的技术水平。
朱茜指出,特种气体行业中小型工业气体加工企业数量众多,随着产品的细分化及产品的性能在产品使用过程中越来越突出,今后几年行业集中度会出现继续增长趋势,同时有企业被淘汰,行业竞争压力会变大,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特种气体行业集中度会不断提高。
朱茜同时指出,特种气体行业属于高危行业,有些产品有毒、易爆、易燃,物理、化学性质不稳定,因此,生产企业应大力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将安全管理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对安全生产隐患严加防范。
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未来我国将积极构建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也为我国特种气体行业的使用安全、运输安全、储存安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化、社会化、集约化、液态化、管道化、综合化将成为我国特种气体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