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款消费不喝茅台?请喝中国葡萄酒!
“两会”期间,贵州茅台某高管在记者会上的“:“三公消费禁止喝茅台?那么我请问你,三公消费应该喝什么酒?”、“公款消费不喝茅台,难道喝拉菲?”一席话招来口诛笔伐。而此前,茅台酒所在的贵州省省委书记在回答关于《关于禁止使用公款消费茅台酒的提案》时曾表示,公款消费不喝茅台喝拉菲更贵。
转眼又到“3•15”消费者权益日。法国的世界顶级葡萄酒品牌拉菲,在中国有众多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山寨拉菲”如“拉菲帝国”、“拉菲世族”等泛滥成灾。拉菲是葡萄酒,中国也盛产葡萄酒,既然公款吃喝现象无法根除,公仆们喝茅台招骂,何不尝试改喝中国葡萄酒?至少,它没那么容易招致“喝坏党风喝坏胃,喝得老婆背靠背”。
喝出来的大产业
葡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饮料之一,据考证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也有两千多年历史。在西方国家,葡萄酒早已成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饮料。
近十年来,依托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庞大的消费市场,中国一跃成为世界葡萄酒消费增长最快的市场,葡萄酒销量不断攀高。2005-2010年,我国葡萄酒行业销售收入保持着18%以上的速度增长,2010年行业销售收入达到285.83亿元,同比增长28.93%,2011年我国葡萄酒消费量近16亿箱,增幅达到21.5%,一举超越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意大利、法国和德国的全球葡萄酒第五大消费国。据Vinexpo预测,到2015年,我国的葡萄酒消费量将再增54%,相当于每年增加10亿瓶。
从人均消费葡萄酒的金额来看,近几年我国的葡萄酒消费额呈现爆发式增长,从2005年至2010年,中国葡萄酒消费额增长了179.03%。预计从2011至2015年,还将再度增长100%。
我国酒类消费以烈性酒为主,葡萄酒产业仍处在培育期,葡萄酒市场总体消费水平偏低。数据显示,我国葡萄酒消费占整个酒类消费的比重为31.4%,而国际平均水平为73.5%。目前,我国人均葡萄酒消费量仅为0.72升,而法国、英国及美国的人均消费量分别高达为58升、29升和13升。
据前瞻资讯产业研究院的《中国葡萄酒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我国葡萄酒消费中公款消费占40%、娱乐消费为22%,13%是个人饮酒习惯,其他消费如送礼等占15%。另据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11年1月至11月,我国葡萄酒的进口量为32.5万千升,同比增长30.9%,进口金额达12.65亿美元,同比增长88.3%。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葡萄酒作为健康饮料酒的价值被广泛认同,葡萄酒的消费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在酒类消费中的比例亦不断提高,这种改变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葡萄酒工业的发展。
中国不仅是亚洲葡萄酒第一大消费国,也是世界主要的生产国。
截至2011年末,我国的葡萄种植面积世界第一,酿酒葡萄种植面积也居世界前列。按照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到2015年,我国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将由当前的66.67千公顷提高至100千公顷。
据前瞻资讯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葡萄酒行业企业数量248家,同比增长41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50.72亿元,同比增长27.76%;实现销售收入285.83亿元,同比增长28.93%,业内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局面。
《中国酿酒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计,到2015年,我国葡萄酒产量将达到220万千升,比“十一五”末增长100%,年均递增15%;销售收入达到600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85%,年均递增13%;利税120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88%,年均递增13%,同时,葡萄酒在饮料酒中的所占比例将逐步增大。
此外,随着我国葡萄酒行业的快速发展,葡萄酒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也在不断提高,并显著高于啤酒和白酒行业,这将有助于我国葡萄酒产业形成高端品牌并提升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据统计,目前张裕、长城和王朝的销量占近40%的市场份额,利润总额更是占到行业的60%以上。
会喝好酒还须能酿好酒
我国虽然已经成为葡萄酒生产和消费大国,但仍存在着原料基地建设薄弱、产品质量得不到有效控制、生产技术水平不高、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生产者缺少诚信理念、随意进行虚假宣传等问题,生产规范问题仍然严峻。
俗话说“七分葡萄,三分工艺”、“七分靠种植,三分靠酿造”,种葡萄和做酒必须要和二为一,这是庄园酒模式的先决条件。好产区、好品种、好年份、好的管理是酿造好葡萄酒的根本所在。
我国幅员辽阔,有着良好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种植酿酒葡萄,也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但截至目前,国产的葡萄酒档次和价值依然不高,在国际市场上更是难以与法国、美国等葡萄酒强国的产品相抗衡,这与我国葡萄酒业技术水平不高、产品同质化严重等原因分不开。
葡萄酒作为一种舶来品,在我国高速发展,眼观当下,虽然我国也涌现出了许多著名优秀的葡萄酒企业,但是在我国消费者心里仍然更加倾向于进口葡萄酒。据官方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红酒市场零售规模约为800亿元,但是,市场上充斥的 “水货”规模仍高达近百亿元。此外,大量低价进口葡萄酒涌入市场,国产品牌不得不通过降价、促销等方式来竞争,生存空间将被挤压,也严重阻碍了我国葡萄酒品牌和价值的提升。
此外,由于我国葡萄酒行业相关的法律条文严重滞后,无法形成强有力的监管,导致劣质酒、假冒酒泛滥,渐渐失去消费者的信赖。
《中国酿酒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逐步形成全国酿酒葡萄产区的产业集群,树立一批产区品牌,同时打造好葡萄酒行业的产品品牌形象,把战略性结构调整作为加快转变酿酒产业经济增长方式的主攻方向,将从过去单纯地追求规模转向追求质量和效益,提高品牌含金量。
前瞻资讯产业研究院葡萄酒行业研究员吴朝瑜指出,产区资源全球化、葡萄酒文化本土化、消费高端化将是我国葡萄酒行业的三大趋势,为此,我国应大力加强我国葡萄酒产业自主品牌建设,积极引导和鼓励葡萄酒产区和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树立我国葡萄酒产业整体形象,推动我国葡萄酒行业与国际全面接轨。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