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车联网:前景很诱人 风险须防范

分享到:
20 官营铜 • 2012-03-09 08:50:34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2095G0

 据《中国居民机动性指数报告》显示,北京的拥堵经济成本为335.6元/月,居各城市之首,其次是广州和上海,拥堵经济成本分别为265.9元/月和253.6元/月;40%的车主每天至少被停车问题困扰;道路拥堵让北京居民上下班平均时间达到62.3分钟。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上汽—通用汽车馆向观众展示了2030年的车联网的景象:汽车实现“零排放、零油耗、零堵塞、零事故、且驾乘充满时尚和乐趣”,实现汽车之间的“对话”。随着通用、荣威、丰田等厂商的智能网络行车系统纷纷试水,车联网已经渐渐为消费者所了解。

车联网是指装载在车辆上的电子标签、数据集采器等,实现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所有车辆的属性信息和静、动态信息进行提取和有效利用,并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所有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提供综合服务,从而达到“人-车-路-环境”的和谐统一。

车联网是物联网的具体应用以及表现之一,是继互联网、物联网之后,成为未来智能城市的另一个标志,能最大限度的降低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等带来的损失,提升通行效率。

车联网汽车传感器分布图

资料来源:前瞻资讯产业研究院《2011-2015年中国车联网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目前,车联网在我国的应用仍属于初级阶段,著名的智能系统包括丰田的G-book系统和通用安吉星。以丰田G-Book智能系统为例,它以无线网络连接数据中心,可获得包括紧急救援、防盗追踪、道路救援、保养通知、话务员服务、资讯服务、路径检索、预订服务、网络地图接收、高速公路安全驾驶提醒以及图形交通信息服务在内的11大智能通信服务。丰田汽车为加快该系统的推广,目前车主可在购车后4-6年之内免费使用该系统。

截至今日,通用吉安星、丰田G-Book已分别在凯迪拉克SLS赛威、雷克萨斯RX350、广汽丰田凯美瑞、一汽丰田皇冠等车型上。到2009年底,G-Book累计开通用户19118户,月移动通信套餐收入107万元,合同期内总收入4548万元。此外,在安吉星公司的企划书中,预测用户总数在2013年超过50万,不含免提电话业务,仅保底套餐的年收入即可达到7500万元。

截至2011年末,全国已有超过50万辆新车预装车载信息服务终端。预计到2015年,将至少有4000万汽车移动互联网服务技术用户。按照平均每个用户每年1000元的消费额度来计算,车联网行业到2015年的市场空间大约在400亿左右,带动相关产值将高达1000亿元,而中国也有望发展为全球车载信息服务业最大的市场。

我国已成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国,2011年产销量均突破1800万辆,汽车保有量也首次突破1亿辆,预计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突破2亿辆,届时,我国的道路交通、社会环境、能源供应都将面临更加沉重的压力。

虽然我国政府大力呼吁加快新能源汽车、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步伐,但目前只有小部分汽车制造企业和信息化服务企业在摸爬滚打,缺乏明确的技术发展方向,产业扶持政策无法真正落到实处,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目前,我国车联网产业仅有15%的服务供应商能够获得赢利,预计到2013年,该比例仍不会超过一半。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大力培育新能源汽车、绿色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等项目的发展步伐。在早在2011年,上海、北京、深圳车联网产业联盟相继成立,吸纳了众多整车制造企业和软件开发、信息服务、电子设备制造企业加盟。2011年12月6日,中国车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标志着车联网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

但前瞻资讯产业研究院车联网行业研究员刘瑞柏认为,车联网作为未来交通的发展趋势,又得到政策的大力扶持,从长远来看,确实是个诱人的超级蛋糕,值得企业提前布局,但从目前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看,车联网产业真正成规模、出效益,仍然需要时日。

目前我国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车联网行业由于市场成熟度低,尽管汽车中的电子信息技术应用早已成为现实,但实现“车联网”等概念的汽车还未大范围普及。

目前,各企业正尝试通过募投项目建设逐步引导行业发展方向,但在可预见的一定时期内,企业单独打开市场的风险依然较大,特别是将企业自身的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并能为消费者接受和认可的风险。

刘瑞柏指出,车联网行业技术是更新换代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企业必须适应技术进步快、产品更新快、市场需求转型快的特点,如果企业不能准确把握行业技术的发展趋势,在技术开发方向的决策上发生失误,或企业的研发项目没能顺利推进或者不能及时将新技术运用于产品开发和升级,企业则可能无法继续保持核心技术的领先优势、产品的适用性和先进性,以及领先的市场地位,将对企业未来的经营业绩带来不利影响。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p1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作者 官营铜
资深产业观察员
861815
关注
221
文章
373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