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来了,高速公路“第二产业”喜中有忧
龙年春节将至,号称“人类最大规模的迁徙”的春运大戏即将于1月8日拉开帷幕,直至2月16日收官。为期40天、覆盖全国城乡的春运,将给公路、铁路、民航及水运等交通系统带来严峻考验。
高速公路作为全国客运及物流大动脉,在“春运大迁徙”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高速公路遭遇自然灾害、恶劣天气、车辆损坏、人员受困等突发事件或公共危机时,高速公路服务区发挥着安置、疏散、救助等不可替代的作用,服务区也成为我国发展沿线经济的重要窗口。
“高速”发展催长公路服务业
由于高速公路采用的是全封闭、全立交、严格控制出入的运营方式,车辆驶入高速公路后,基本与外界隔离,带来高效、安全、节时、舒适的同时,也相应地给部分车辆和旅客带来了困难和不便,高速公路服务设施也应运而生了。
高速公路服务区为驾乘人员和车辆提供公共卫生间、餐厅、超市、客房、加油站、车旅维修、信息查询、应急服务等内容,涵盖住宿停车、餐饮、加油、汽车修理等功能。
截止到2010年,我国高速公路达7.41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比“十一五”规划目标增加9108公里。全国高速公路车道里程为32.86万公里,“五纵七横”12条国道主干线提前13年全部建成,其中11个省份的高速公路里程超过3000公里,河南、广东及河北分别以5016公里、4835公里和4307公里的通车里程分列三甲。
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服务对象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高速公路服务区运营管理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监测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全国高速公路年平均日交通量为18155辆/日,比上年增长7.8%,比“十五”末增长10.8%;年平均行驶量为134587万车公里/日,比上年增长22.8%,比“十五”末增长100.3%;年平均交通拥挤度为0.29,比上年增长9.0%,比“十五”末增长2.1%。
2011年1-7月份,全国累计完成公路客运量为187.5亿人,同比增长7.9%。分析预计,2011年客运量将达到315亿人次,增长率为8.6%。同期,累计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27780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6.5%。
根据交通运输部2011年发布的《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我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将达到10.8万公里,届时全国将保有高速公路服务区数量在2000对左右,每年将产生2000多亿元的消费需求,成为仅次于高速公路通行收费的又一收入来源。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凸显,它对保障行车安全、保证运输效率、缓解驾驶员在生理上的过度疲劳和车辆使用上的极限状况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同时具有折射当地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作用。
高速公路“第二产业”的隐忧
随着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服务区逐步成为高速公路产业链上新的经济增长点。高速公路服务区在促进高速公路主业效益增长的同时,又发展了自身,正逐步成为高速公路产业链上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了高速公路的“第二产业”。
作为高速公路网络高度发达的美国,高速公路为零售业、汽车维修业带来可观的收益。在过去的10年间,尽管美国的人口增长只有9%左右,但美国人在高速公路上的行驶里程却增加了30%。近30年来美国高速公路的里程数只增加了5%,然而高速公路的使用率却增加了137%。随着高速公路上车流的增多,服务站的食品、饮料、燃油等商品的销量快速上升,同时为汽车维修业创造了更多收益。
同时,美国在高速公路方面的投资效益非常可观。美国的业内人士估计,政府或企业在高速公路上每1美元投资,可创造2.6美元的利润收益。此外,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发展也能有效促进就业。据统计,在高速公路每投资10亿美元,每年就可创造42000个工作机会。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事业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服务区功能重点也应随之发生转变,其功能重点也逐步突破原有停车、休息、如厕等基本服务功能的界限,向产业开发的经济功能方向转变,从提供基本服务转向“开发关联产业、增强经济功能”发展战略的调整和升级。
高速公路服务区总体规模图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高速公路服务区运营管理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交通运输部2011年5月正式发布的《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国家高速公路网基本建成,高速公路运输服务基本覆盖20万以上人口城市,通车总里程将达到10.8万公里,届时全国将保有高速公路服务区数量在2000对左右,按照目前的平均水平测算,未来高速公路服务区每年将有2000多亿元的消费需求,其市场潜力可见一斑。
然而,当前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发展,仍远远落后于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增长速度。
我国高速公路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主要体现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滞后、布局不合理、配套设施不完善等方面。
如1999年全线通车、里程为107公里的内宜高速公路,在建成通车后6年后,规划中的3个服务区仍是一片荒地,不见踪影。此外,国内部分高速公路站点设置不合理也常为人诟病,某些路段服务区的间距长的达150公里,近的却只有11公里,而据交通部的规定,服务区的合理间距为30-50km,最大间距不宜大于60km。
此外,管理体制不顺、管理模式落后、经营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设施与功能简单雷同、商品或服务质量与收费价格不相称等问题也极大地影响着我国高速公路“第二产业”的发展。
前瞻产业研究院交通行业研究员刘瑞柏认为,当前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产权均归各省级高速公路集团公司所有,由开发公司经营管理,与各路段运营公司完全脱离,缺乏统一高效的经营管理,无法实现高速公路服务区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