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商业地产:凌寒独自开

分享到:
20 官营铜 • 2011-12-31 09:07:34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485G0

2011年即将成为历史,调控贯穿全年的经济主动脉,“控”成为房地产市场的主旋律,商品房投资与买卖进入寒冬。

随着商品房限购令在全国的发力,已对投机性需求产生了明显的挤出效应,部分资金已陆续抽离住宅市场,转而流入商业地产,致使非住宅的商业地产成为寒冬中的一朵奇葩。

展望2012年,调控政策依然没有松绑的迹象,银行信贷将维持从紧态势,住宅类商品房势必持续萎靡,而“不限购”、“不限贷”的商业地产,将成为房企突破和转型的重要方向。

调控下的地产业寒冬

受环球经济形势恶化的影响,2011年,我国政府陆续出台各类调控措施,抑制楼市过快增长。在此作用下,2011年房地产市场萎靡不振,新房、二手房成交应声而落,土地拍卖市场顿时冷清不少,流入地产行业的资金规模也大幅缩水,调控下的市场寒风阵阵。

受调控政策影响最直接的当属新增住宅类商品房。

据国家统计局12月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跌幅扩大,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有49个,首次超过50%。

在具有风向标意义的北京楼市,11月新建住宅价格同比涨幅创下2009年8月份以来的新低。据北京中原地产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12月27日,年内北京新建住宅总签约面积为940万平米,预计全年成交量在950万平米以内,环比下降23%,甚至比2008年还减少了近200万平米,创出最近十年的新低。

上海的一手楼市也不容乐观。据中国房产信息集团的数据显示,2011年9月上海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仅为56.95万平方米,同比下跌49.82%,交易量惨淡。10月,上海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仅为46.13万平米,同比下降65.03%,成交量创下2008年同期以来最低水平。

随着调控政策的逐渐深入,楼市寒冬迅速传导至二手楼市场,限购令发威后,全国主要城市的二手房成交量都遭遇骤减,总体降幅达50%以上。

以北京为例。据北京建委网站数据统计显示,截止12月27日,年内二手房住宅交易套数为120651套,预计全年在12.1万套左右,较2010年和2009年分别下滑38%和55%。在新房销售面积创下10来年新低的同时,北京二手房成交量也达到了近3年来的最低值。

在广州番禺祈福新村,依托该社区生存的二手楼中介就多达3条地产街,包括钟福广场地产街、鼎泰茶业城地产街及和君地产街,中介机构上百家,从业人员上千人。但截至今年12月,和君地产街早已人去楼空,鼎泰茶业城也人走茶凉,钟福广场地产街也盛况不再,中介机构惨淡经营,许多地产中介纷纷转行或提前返乡等过年。

而往年纷纷抢夺土地的房企,今年也纷纷停下拿地的步伐,以往地王频现的土地招拍会猛然冷清下来,许多地块以低价转让甚至流拍。

今年以来,国内房企大都采取压缩投资的办法,谨慎拿地以减少支出,保利、金地、龙湖等内地房企明显放缓拿地速度,广州恒大更是宣布暂停拿地;在销售方面,采取“以价换量”的策略,纷纷打折促销。继10月中海、龙湖、绿地等大型房企在上海低价推盘以后,11月深圳开发商接棒上海,万科、招商、卓越等房企又掀起又一轮降价潮。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监测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2011年前11个月,全国主要的130个城市土地市场总出让土地地块为24200块,总出让金为1.18万亿,比去年同期的1.7万亿减少了5200亿,降幅高达30%。

受房地产市场销售低迷的直接影响,各房企纷纷缩减投资规模。在银根紧缩的背景下,房企从信贷市场获取资金的难度加大。在A“股跌跌不休”甚至跌回十年前的情况下,资本市场融资更是无从谈起。

2011年房地产市场的惨淡有目共睹,但与住宅类市场的急速下挫相反,国内商业地产增长趋势明显,商业地产悄悄开启了新一轮的发展。

商业地产异军突起

在住宅类商品房限购令发威之后,“不限购”、“不限贷”成为商业项目的最大卖点,投资客纷纷转战商铺、写字楼、公寓等商业项目。商业地产逆市利好,写字楼、商铺的成交量大增,租售价格也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

前瞻产业研究院地产行业研究员高晓诗认为,在房地产调控政策趋于“常态化”和大力推进保障房建设的背景下,房地产行业突破和转型势在必行。预计在限购令退出之前,商业地产的政策利好因素仍将存在,商业地产也是房地产房企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

中国内地商业地产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了众多港资及外资企业前来投资。11月28日,新加坡嘉德置地等外资房企斥资约65亿元拿下重庆市中心某商业地块,这是近期继香港恒隆、仁恒置地、和记黄埔等港资房企抢夺内地商业地块之后,又一次商业地产的大手笔投资。

面对外资房企对国内商业地产资源的大肆抢夺,保利地产、招商地产、合生创展等房企也纷纷发力,加大对商业地产项目的投资,大连万达、粤海控股等已陆续展开商业地产项目的收购。

2011年1-10月,我国商业地产投资完成额7956.55亿元,已超过2010年全年投资完成额,其中办公楼投资2029.29亿元,商业营业用房5927.26亿元。万科也表示,将在未来三至五年间,将持有性商用物业的投资比例逐渐增大到全部投资的30%。

2000-2011年商业地产开发投资额及占房地产资产投资额情况统计表(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2011-2015年中国商业地产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作为后起之秀的商业地产,虽然目前与住宅类市场的规模尚有较大差距,但因发展潜力巨大而倍受青睐,其复合增长率高达36%。

2011年上半年,京、沪、深、穗四地写字楼销售面积约为36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深圳、广州、成都、杭州的甲级写字楼均价分别为50161、25715、15819、37339元/平方米,半年涨幅达24%、18%、7%、8%,其中深圳的中心西区商圈、广州的天河北商圈涨幅更是高达27%和31%。

商业地产现货热销,也促使了各地方政府土地市场供应向商业地产倾斜。数据表明,从2007年到2011年上半年,北京、上海、成都等地的商用土地供应出现了逐年大幅增加的现象。

从过去十年,全国130个主要城市推出土地的结构来看,住宅建设用地占比逐年下降。而相对住宅建设用地,商业建设用地在经历近几年10-15%的相对稳定水平后,出现了上升的趋势。

前瞻产业研究院地产行业研究员高晓诗指出,对地方政府而言,住宅地块的出售收益是一次性的,但商业地块的出售则会带来持续的GDP增长,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不可比拟的。

城市的经营和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商业地产的发展,商业地产能够形成人流的集聚,带动消费增长,推动旅游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改善城市形象,同时,商业地产能够带动服务业的发展,拉动就业,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因此各地政府都大力支持商业地产的发展。

“房地产企业纷纷进军商业地产主要源于其收益的可持续性、增值性和溢价性,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获得收益的同时实现转型。”高晓诗说。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p1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作者 官营铜
资深产业观察员
861664
关注
221
文章
373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