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铁”模式能否拯救国内地铁?
放眼全球,城市规划轨道交通几乎都深陷亏损泥潭,而唯有港铁能独善其身。 究竟“港铁”模式这块他山之“石”,是否可以攻内地地铁这些个“玉”呢?
内地地铁鲜有盈利
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正以每年超过1%的速度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势必导致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分摊城市有限的土地资源和交通资源,随之而来的是越发严重的交通堵塞和环境污染。城市轨道交通具有速度快、运量大、能耗低、污染轻、占地少等诸多优点,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方法。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监测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8月,全国共有30个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获批。其中,20个城市在规划期内调整、扩大了建设规模。此外,还有9个新申报城市的规划正进行审核。中国各城市地铁、轻轨规划线路建设里程将达到260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规划将达到1.27万亿元人民币。
1969-2010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单位:千米)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11-2015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报告》
地铁建好了,如何既能保证其公共交通的公益性质又确保地铁运营正常盈利摆在了面前。不幸的是,高额的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使得世界上绝大多数地铁公司都处于亏损状态。就中国内地的城市运营来说,中国许多城市的地铁都在亏损之中,地铁运营效率低下程度实属罕见。
以运营最好的北京地铁为例。北京市财政每年补贴地铁运营亏损在20亿元左右。上海则只有一条地铁线实现微利。深圳地铁的负责人也曾诉苦说,深圳地铁亏损已达近10亿元,深圳地铁在2009年年报中披露,公司因政策性亏损就达到了4.2亿元。而2010年虽实现逆转,但是从其年报中可以发现,助力深圳地铁实现逆转的正是财务报表中的巨额财政补贴收入,该项补贴在2010年达到了8.3亿元,2009年则为7.6亿元。2012-2016年预计地铁折旧和利息亏损额约220亿元。到2011年11月初,广佛地铁首通段运营一周年,一年来虽已有超过3600万人次的乘客搭乘过广佛地铁,但广佛线目前亏损约1亿元。
诸如此类的巨额亏损在已开通地铁的城市中是鲜有幸免的,世界上仅有为数不多几个城市的地铁公司盈利。其中以香港地铁最为典型,香港开创了“地铁加物业”的运营模式,依靠沿线土地资源的升值来获利。港铁模式似乎成为了国内地铁运营的救命稻草,一时间,学习和引进“港铁模式”成为风尚。
港铁模式究竟如何的神奇,令各地趋之若慕,香港之“石”可否攻内地之“玉”?
地铁+物业=港铁模式
目前香港地铁公司是世界上运营效率最高、盈利情况最为理想的地铁公司之一。其核心的盈利模式可总结为“地铁+地产”的组合。在其公司的利润结构中,物业开发的比重占到一半以上,根据香港地铁公司2009年年报,物业经营的毛利率高达50.6%,占其全部收入的七成左右。可以说物业开发在平衡地铁建设的现金需求、改善负债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所谓“地铁+地产”的开发模式就是以地铁为核心,沿线开发新的社区,相互配合,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地铁建设方便了出行,缩短了通勤时间,创造了大量客流,由此蕴藏的巨大商机对房地产开发形成吸引。同时,开发后的房地产又能积聚更多的客流,增加地铁运营的票务收入。
在“地铁+地产”的实践过程中,香港政府授予地铁公司物业发展权,地铁公司通过全盘规划、项目招标、施工监督、收益分享等措施掌控了整个开发价值链上增值较大的拿地、规划设计、经营管理等环节,而将成本较高、风险较大的施工建设环节主要交给开发商操作。
在政府、地铁公司、开发商三个主要市场参与者中,香港地铁公司扮演了“向上承接政府战略,向下启动市场资源”的角色,成为整合政府与市场资源的平台。而香港地铁公司之所以能成为这一平台,其核心就是获取围绕地铁沿线的土地物业开发权,充分实现规划升值。
2006-2010年香港地铁营业收入与盈利情况(单位:百万港元)
注:2007年香港地铁两家公司合并,同时有大额的物业发展利润入帐(尤其是来自调景岭站城中)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11-2015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报告》
不可盲目照搬
在苦寻亏损之源后,内地各城市把目光投向了香港,将地铁的盈利运营寄希望于港铁模式。结果如何?我们先来看深圳模仿港铁模式的情况,从2005年便开始模仿香港模式的深圳地铁,直到今天依旧亏损,需要政府大量输血。
前瞻产业研究院交通运输行业研究员刘瑞柏指出:港铁的“地铁+物业”模式,是一种开发权、建设权和经营权的结合,是一种区域的整体规划,涉及到土地开发和物业发展,在内地很难复制。香港人口密集,土地资源及其紧张,在地铁所到之处尤其是偏离中心区规划居民区适合政府的城市发展规划,可以缓解中心区的用地紧张。比如港铁将军澳新线途经的将军澳和西铁线途经的天水围即是因地铁而生的新社区。
“规划超前和政府支持是港铁模式能够进行下去的原因。从内地情况来看,内地城市多数地域,政府区域规划的空间较大,受地域局限较小,鉴于土地开发权等原因,地铁经营不大可能像香港一样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前瞻产业研究院交通行业研究员刘瑞柏说。
内地地铁多为新规划,也即地铁规划落后于既有城市规划,在老城区规划“地铁+物业”受阻于既有物业和土地属性等格局。除此之外,与内地政企不分的状况有所不同的是,港府并不直接插手地铁公司的经营。地铁的建造,运营等全部交由专业的市场化公司完成。由于体制原因,内地地铁运营现阶段很难做到完全的政企分开,地铁运营或多或少要受到政府的行政干预。在此环境下盲目照搬港铁模式,容易陷入“邯郸学步”的尴尬。
刘瑞柏认为,内地和香港的发展、社会背景都不一样,港铁模式可以学习但不可能复制,港铁模式不可盲目照搬。内地与香港的地铁发展背景和管理体制各有不同,港铁模式可以借鉴,但无法复制。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