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十张图带你解读2018年国内外人造肉行业发展概况!

分享到:
20 彭琨懿 • 2019-09-29 09:30:02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9522G1

人造肉开发进程

2013年,比尔·盖茨在吃了一口Beyond Meat 生产的人造鸡肉卷后,便成为了“人造肉”的头号鼓吹者,不仅身体力行投资“人造肉”企业,还积极向世界宣传“人造肉”这一概念。长江实业的李嘉诚在2014年品尝了Impossible Foods 的人造牛肉汉堡后,和比尔做出了同样的决定。随后,谷歌谢尔盖·布林、维珍理查德·布兰森以及PayPal的彼得·泰尔一众大佬持币入坑,掀起了一股“人造肉”投资热风。

企业维度看,资本的追捧,让“人造肉”行业诞生了诸如Beyond Meat、Impossible Foods以及Memphis Meats等世界级“人造肉”领先企业。融资进程看,Beyond Meat已上市,而Impossible Foods以及Memphis Meats虽未上市,但均获得了大额融资。

从国别看,美国“人造肉”市场如火如荼,不仅积极研发技术,同时还积极推进技术落地、以色列市场有技术,但技术商业化进程依旧缓慢。

中国市场看,目前A股并没有纯正以“人造肉”开展业务的企业。(国内人造肉市场规模较小。在中国,人造肉更多是为了丰富中国人餐桌、满足一些宗教人士需求,并没有直接和主食肉类形成直接竞争。从2018年国内三家公司的营业额来看,深圳齐善3亿元,为国内三大企业中最高。江苏鸿昶和宁波素莲分别为6000万元和3000万元。但与BeyondMeat在2018年实现了8790万美元的营收相比,国内三家植物肉企业整体规模不抵一个BeyondMeat。)

整体看,“人造肉”市场融资热度依旧,并在全球市场上形成了领先发展区域。

图表1:“人造肉”行业投资动态汇总

前程远大——“人造肉”市场的机遇

“人造肉”的受追捧,有其内因。整体看,其一归集于其生产消耗资源少、环境友好的特性;其二,其能平衡肉类品价格,防止通货膨胀;其三,它纯天然,无激素,对人类健康有助益。

1、环保性——“人造肉”生产消耗更少消耗资源

目前,人造肉主要分两种:第一种是从动物体内提取干细胞,然后在生物反应器中培育试管肉,这一肉种为真肉。第二种是用植物(大豆、豌豆)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等几种物质组合成的素肉(植物肉),这种素肉可以模拟出真肉的色泽和口感,俗称“植物肉”。

试管肉,成本极高——2013年世界上第一块试管肉问世,成本高达25万欧元;反观“植物肉”,生产过程中对环境资源损耗较少。一组直观数据:生产1公斤牛肉,消耗15500升水、生产一公斤鸡蛋,消耗3300升水、生产一公斤鸡肉,消耗3900升水、生产一公斤猪肉,消耗4800升水、而生产1公斤谷物仅需要450升水,远低于上述各大肉类品对水资源的消耗。

科学家预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接近100亿。为支撑百亿人口对肉类的消费,庞大的生产量将会消耗过量的土地、水等自然资源,同时也会加剧气候变化和物种灭绝。在此种预测下,“人造肉”确是可避免上述的情形的出现的上佳选择。

图表2:各大肉类品生产对水资源消耗对比(单位:升/公斤)

2、经济性——“人造肉”有利于稳定猪肉价格

长久以来,猪肉在我国居民的日常饮食结构中占据着重要地位。2009-2018年,猪肉产量波动上升,同时猪肉在整个肉类生产总量中,也占据中超过60%的份额。

图表3:2009-2018年猪肉产量及占总肉类生产比重(单位:万吨,%)

一旦猪肉价格波动,便会影响千家万户。遗憾的是,猪肉价格极易波动。主因有两个:其一,生猪生产没有实现工业化、规模化(散养比例高达80%),散养户缺乏准确的市场信息,容易随着生猪价格的涨跌,盲目扩张生产或恐慌性退出生产,从而造成市场动荡;其二,疾病影响猪肉供给,从而加剧产业波动。

观察下图,2010-2019年间,猪肉价格经历了数轮价格波动,其波动周期一般持续2-3年,波动振幅适中;反观疾病影响,如2019年在非洲猪瘟的联动影响下,国内猪肉价格一路攀升,目前高达41.9元/公斤,这不仅提高了民众的生活成本,更有甚者,将带来通货通胀。

图表4:2010-2019年猪肉价格变动(单位:元/公斤)

上述弊端给“人造肉”市场带来机遇。在生产周期或疾病影响造成猪肉市场空缺时,“人造肉”均可凭借“短周期生产”这一优势,迅速填补猪肉市场空缺,从而稳定猪肉价格。

3、健康性——避免过度摄入肉类带来健康隐患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肥胖率也在不断上升,而肥胖带来的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警惕。对于那些肉类爱好者来说,人造肉就成了他们的福音。由于使用了植物蛋白,人造肉往往可以做到“胆固醇含量极低”“反式脂肪含量为零”,避免了过度摄入肉类带来的健康隐患。

图表5:2017年中国肥胖人群人数及分布(单位:万人,%)

同时,对于畜牧业来说,动物疫病是一个反复出现的“定时炸弹”。猪有“非洲猪瘟”,鸡有“禽流感”,牛羊有“口蹄疫”。而人造肉就可以避免这些动物疫病对人畜安全的影响,因为无论“植物肉”还是“实验室肉”,它们都不会“生病”。如此一来,也能解决牲畜使用药物或抗生素对人体的影响。

4、规模预判

故在环保、经济以及健康等需求的推动下,未来几年肉类替代品的市场规模将稳健增长。根据Market and Markets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人造肉市场总额约为43.6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全球肉类替代品规模将超50亿美元,2022年将超60亿,到2023年全球肉类替代品市场规模将达到64.3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的肉类替代品市场规模增速最快,预计年均复合增长率可达8%以上。

图表6:2018-2023年全球人造肉市场规模(单位:亿美元)

现实骨感——“人造肉”市场的困局

虽然愿景美好,但距离人造肉市场的爆发仍有一段距离。目前,“人造肉”的困局,主要与大众认知、生产技术和生产成本这两点相关。

1、 大众认知

专家认为,人造肉中的大豆蛋白并不能等同于动物蛋白,其缺乏相应的维生素、矿物质以及人体所需要的其他营养物。因此,从营养角度看吃“人造肉”不能等同于吃畜禽肉。

从商业应用反馈看,目前Beyond Meat的人造肉汉堡和人造肉炸鸡均已推向市场,在美国主流超市、餐厅中售卖,但民众对人造肉褒贬不一。部分民众认为,人造肉是一项健康的选择,而另外大部分民众则认为,现阶段所生产的人造肉缺乏动物肉类咀嚼的口感。

故现阶段,专家观点以及民众体感,均对人造肉抱持怀疑态度,这一进一步阻碍了民众消费习惯的培养。

图表7:专家观点与民众反应

2、 生产技术及生产成本

目前,市场上有植物肉以及培养肉两种主流人造肉技术路线。两种技术在主要原料、技术路线、生产成本、是否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生产及性质上都存在差别。整体看,植物肉技术路线因造价较为低廉,可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等优势成为了市场多数人造肉企业的生产选择。

图表8:植物肉和动物肉的对比

但技术植物肉的生产成本远低于培养肉生产成本,市场上的多数人造肉企业目前仍面临着亏损的经营局面。以Beyond Meat为例,2016-2018年其面临着连续三年亏损的尴尬局面——2016年亏损2515万美元、2017年亏损3038万美元、2018年亏损2988.60万美元。亏损并不可怕,新兴产业前期跑马圈,技术研发投入、分销店的铺设均需要耗费大量资金,所以对于新兴企业而言,可怕的是资金流断裂,故融资对上述企业更为重要。整体看,人造肉生存压力较大,若没有资金回血,经营极易走向失败,这也成为制约人造肉行业壮大的重要原因。

图表9:2016-2018年Beyond Meat净利润(单位:万美元)

趋势预判——

短期受困却前程美丽,人造肉赛道也持续吸引着人们的关注,未来看,国际和国内人造肉市场,主要呈现一下两个发展方向:

1. 国际——未来将有不同形态的参与者入驻赛道

人造肉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除了人造肉生产企业之外,传统肉类公司也通过投资等方式进入该行业,包括嘉吉、荷美食品公司、JBS和泰森食品公司等巨头。其中泰森食品已投资两家人造肉公司,分别是Memphismeats和FutrueFoods,这两家公司都是通过实验室培育动物肉的企业。此外,老牌食品公司雀巢于2018年6月设立植物基食品领域的GardenGourmet品牌,并于今年4月与麦当劳达成合作,在德国销售植物肉汉堡。

未来,城市化、人口增长、中等收入阶层的崛起等原因都促使了人们的肉类消费量增加。整体看,人造肉行业前景广阔,未来也会有更多不同形态企业、凭借自身个性化优势,进入人造肉行业,分一杯羹。

图表10:人造肉行业参与者

2. 国内——人造肉与宗教捆绑的局面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改变

目前,国内人造肉产品以供应寺庙为主,素食餐馆日益增多。与西方素食文化长期浸润在社会运动中不同,国内植物肉行业更单纯,并长期与宗教饮食相互捆绑。目前深圳齐善、江苏鸿昶和宁波素莲这三家的供货渠道中,寺庙占绝大部分比例。人造肉另一消费途径为素食馆,我国现有大约500万家传统的餐饮店,其中素食类大概仅有3000余家,占比较小。整体看,国内素食饮食习惯难以较快普及,人造肉与宗教捆绑的局面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改变。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肉制品加工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2024-2029年中国肉制品加工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024-2029年中国肉制品加工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肉制品加工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肉制品加工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肉制品加工行...

查看详情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p29 q1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作者 彭琨懿
产业研究员
2154493
关注
244
文章
70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提问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