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产业金融行业细分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未来将完善法律、制度体系【组图】
细分产业金融已有一定发展
目前,我国产业金融细分领域主要包括互联网金融、科技金融、能源金融、交通金融、物流金融、环境金融等。
首先来看互联网金融,在产业金融领域,互联网金融主要是指互联网企业的融资需求,并非通常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我国互联网企业在发展过程大都选择了一条非常“西化”的道路,即与风投资本合作的模式。风投与互联网公司合作,不仅可以在互联网公司业务发展的各个阶段获得充足持续的投资,而且风险投资机构为将投资的风险降到最低。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为搜狐,它是我国第一家完全依托风险投资建立的互联网公司。
科技金融方面,科技产业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以及高技术产业化的能力。但由于风险较大,因此需要更多的融资机会。为了实现科技企业的发展,我国科技金融相关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初步建立了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银行、担保和风险投资机构的支持力度不断加深,创业风险投资市场快速发展。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投资金额还仅有1522.36亿元;到2018年,股权投资市场投资金额已高达10365.03亿元。
能源金融方面,主要是为新能源产业提供融资解决方案。目前,新能源产业的融资方式包括发行股票、引入风险资本、发行公司债券及银行贷款等,但这些渠道由于种种原因仍无法满足迅速发展起来的新能源产业对资金的需要。根据发改委和美国能源基金会联合预测,2005-2020年,中国需要能源投资18万亿元。其中,节能、新能源、环保需要7万亿元,新能源和节能技术研发都面临巨大资金缺口。
交通金融方面,银行贷款是目前我国交通产业融资的主要渠道之一。目前,商业银行为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提供的投资服务主要有贷款意向书、投标保函、履约保函、过桥贷款、长期信贷支持。
物流金融方面,借助金融市场来优先发展物流产业具有长远意义。2017年,物流行业共有80家企业完成了87起融资,融资总金额在千亿元以上。其中,物流供应链的融资额占比最高为15%,其次为跨境物流和同城配送。
环境金融方面,环境产业融资渠道单一已成为制约环保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从目前我国现行环保融资资金来源看,财政投资占绝对多数。虽然存在银行贷款、外资、国债等辅助融资渠道,但是一方面资金量相当有限,另一方面大部分银行贷款、外资以及国债投入最终都需要财政承担责任,变相增加了财政负债。
未来将完善法律、制度体系
目前,我国尚不具备大规模发展产业投资金融的法律环境和制度环境。因此,未来首先将建设产业投资金融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制度体系,完善对产业投资金融企业集团的法律性质、经营范围、出资比例、审批监管以及破产处置等规定,填补对民营企业投资金融的监管空白。
其次,产业投资金融的运作模式或将统一。我国现有的产业投资金融的运作模式多种多样,有的以资产管理公司进行统一管理,有的以子公司形式分散管理,不同模式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为便于统一监管,未来可能对现有产业投资金融的发展模式进行统一规范。
最后,产业金融的发展必须根植于产业,因此未来将会继续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高度化,实现知识经济的经济增长模式;同时令企业与金融紧密融合,使企业创新获得一切资金和技术资源。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产业金融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产业金融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产业金融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产业金融行业未来...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