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初婚年龄持续走高 婚姻或许不再是必需品
一、改革开放40年,女性初婚年龄持续走高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我国生育政策调整完善,人口总量平稳增长。我国育龄妇女的婚育行为、生育孩次结构等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平均初婚年龄和平均初育年龄的推迟。根据国家统计局全国人口普查报告,从1990年至2017年,我国育龄妇女平均初婚年龄推迟4岁多,从21.4岁提高到25.7岁,并有继续走高趋势;平均初育年龄也从23.4岁提高到26.8岁。
另外根据民政部发布的《2017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女性的结婚意愿也有所降低。2017年,各级民政部门和婚姻登记机构共依法办理结婚登记1063.1万对,比上年下降7.0%,我国结婚率为7.7‰,比上年降低0.6个千分点。
为何选择晚结婚?女性为啥不急着结婚了?近年来,选择单身的男女越来越多,究其原因,有个人因素,也有复杂的社会因素,前瞻产业研究院经过调研统计,女性晚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类。
二、女性收入增加,不再需要依附男性
从心理学上来说,现在优质女越拉越多,她们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事业,不需要借助男人在社会上立足。婚姻本质上就是两个人搭伙过日子,相互扶持,如果女人一个人就可以面对社会,解决遇到的问题,结婚说不定还要受气,要男人何用?
调研显示,2016年城市女性个人月均收入为6936元,与2015年相比,有超四成被调查者表示个人月收入有所增加,其中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群体占55.9%,也就是说一半以上女性收入超过5000元。
三、社会层次提升,配偶选择面窄
中国的女性劳动参与率在世界上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高于世界平均参与率,也高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近年来,随着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在职场中担任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女性也越来越多。因为过分优秀,不愿意降低择偶标准,“没有人配的上如此优秀的我”这也是很多优质剩女晚婚的原因之一。
四、恐婚,对婚姻持怀疑态度
对于女人来说,很多人都害怕结婚后过得不幸福,这就是女人的心理上经常会出现的“婚姻恐惧症”,这也属于一种对未知命运的恐惧,往往比较喜欢自己能掌握的生活,不愿意冒险,所以这也是女人迟迟不肯结婚的重要原因之一。社会离婚率的攀升也使得诸多未婚女性对婚姻持怀疑态度,《2017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共有437.4万对,比上年增长5.2%,离婚率为3.2‰,比上年增加0.2个千分点。
五、从经济学角度婚姻对于女性或许不再是必需品
最近,著名主持人汪涵在一档节目中表达了这样的婚姻观:婚姻这个东西,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的,有的人需要,这类人比较需要家的归属感,而对于有的人来说,婚姻或许是对自由的束缚。换句话来说,也就是现代社会婚姻已不再是人人必需品。
什么是必需品,从经济学的角度,当消费者收入增加时,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但是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小于收入增加的幅度,这种商品被称为生活必需品,就像粮食,收入增加,人们对粮食的需求增加,但不会增加太多,因为绝大多数人不会选择顿顿只吃米饭。从上述分析,随着中国城市女性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结婚的意愿没有随之增长,反而有所下降,说明婚姻对于收入来说是弹性为负数,也就是说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或许不再是必需品。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婚姻服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本报告第1章分析了中国婚姻服务行业的发展环境;第2章对中国婚姻服务行业的发展状况与竞争格局进行了分析;第3章对中国各重点地区婚姻服务行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的分...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