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速再夺全国第一 十张图看清贵州经济增长秘密
近日,全国各地相继公布2018年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情况。截至目前,除了吉林、新疆与西藏暂未公布,其余28个省市区已公布最新GDP数据。在GDP增速方面,贵州以10.0%的增速夺得第一,且是唯一一个两位数增长的省级区域。
在上半年国内外形势如此严峻下,贵州依旧势如破竹,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其秘密究竟在哪儿?前瞻产业研究院带你一探究竟!
贵州经济持续高增长
2008年以来,贵州经济增长一直遥遥领先于全国。2011年,贵州经济增长创下历史新高,GDP增速达到15.0%,而同期全国经济增速只有9.2%,贵州高出5.8个百分点。2018年上半年,贵州GDP增速10.0%,仍高出全国3.2个百分点。
与其他省市区相比,贵州也是西部省份后发赶超的一个典型。从1978年到2017年,福建、广东和浙江三个东南沿海省份经济增长超过400倍,而凭借近十年的快速增长,贵州经济增速也位居前列,达到289.5倍,排在全国第6位。
今年上半年,贵州经济延续高增长,以10.0%位列全国首位,高于福建、广东、浙江三个沿海省份,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增速在两位数的省级区域。
经济体量小,传统行业助力
贵州能够维持高速增长,经济体量小是重要前提之一。2017年,贵州GDP总量只有13540.83亿元,在全国排在25位,约为广东省的15%左右。2018年上半年,贵州地区生产总值6632.86亿元,而同期广东GDP总量44863.5亿元,为贵州的6.76倍。
除了经济体量小,传统行业的快速发展也是贵州持续高增长的驱动力。与其他省市不同,贵州支柱产业并非汽车、电子制造业,而是煤、酒、烟、电等传统行业。
2017年,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在贵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最高,为897.15亿,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0.8%,是工业第一大支柱行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紧随其后,增加值为777.4亿;排第三的是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达到460.31亿。
这意味着煤、酒、烟、电四大产业的贡献高达2422.91亿,占据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6.3%。贵州的经济,基本上是靠着四大行业在拉动。2018年1-6月,煤、酒、烟、电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7.5%%、15.3%、11.2%、15.0%。
基建强刺激,固定资产投资加码
除了四大传统行业的贡献,贵州经济高速增长还依赖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加码,连续十年增速维持在20%以上。2017年,贵州省固定资产投资1.5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0.1%,远高于其他省市区。2018年上半年,贵州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7.4%,维持高位。
贵州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针对基础设施,2017年,贵州基础设施投资6757.29亿,增长25.5%;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只有5.2%,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只有可怜的2.4%。
由于地质地貌条件复杂,贵州的基建投资资金体量很大,预计2013-2020年,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入资金将接近万亿元,对经济发展形成了强有力的刺激。
其中,最为明显的当属建筑业。2017年,贵州建筑业总产值达到2932.96亿,增加值在500亿左右,增速高达24.1%。近年来,贵州建筑业增长基本维持在20%左右。
旅游业发力,游客数量居西部第一
旅游业对经济的拉动效益已得到充分验证,对于贵州来说,旅游业同样是其经济高速增长的秘诀之一。2017年,贵州省旅游总人数74417.4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0.0%,一举超过四川,成为西部地区最受游客青睐的地区。
这令贵州旅游业总产值高歌猛进,2017年,旅游总收入7116.81亿元,较2016年增长41.6%,较2015年翻了一番,与GDP的比值达到52.55%,撑起了整个贵州的第三产业。
受发展水平提升、消费升级的影响,贵州省旅游业有望持续上扬。加上基建大投资,这正是全国经济下行的前提下,贵州还能维持高速增速的秘密所在。
经济隐忧,缺乏龙头引领
贵州经济高速增长的另一面,是经济缺少稳定性。无论是传统行业助力,还是基建投资刺激,对于长远来说,增长空间很容易触及天花板,而且很有可能带来产能过剩及高居不下的地方债,抗风险能力较差。
因此,近几年,贵州一直在谋求转型,在医药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发力。但考虑到从地形、交通和工业基础,新兴产业要支撑起贵州经济还为时尚早,而且难度很大。
以大数据为例,贵州试图打造“大数据之都”、“中国数谷”,但实际来看,更多的还是扮演全国机房角色,大数据上游高附加值的产业,依旧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
另外,贵州要真正崛起,除了产业升级,让省会贵阳成为龙头很有必要。因为对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而言,要在全国经济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有足够带动能力的一极,而这却是贵州的短板所在。2017年,贵阳GDP总量3537.96亿,排在次席的遵义市GDP总量2748.59亿,相差仅为789.37亿元。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城市规划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城市规划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城市规划行业未来...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