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王百丽退市,中国鞋业线下渠道真的走向末路了么?
2017年7月27日,“一代鞋王”百丽宣布退市,令人唏嘘不已。曾经的百丽风光无限,正如百丽首席执行官盛百椒所说的“凡是女人路过的地方,就有百丽”。2013年,百丽市值一度突破1500亿港元,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鞋履零售商,鞋王地位不可撼动。但市场总是变幻莫测的,谁能料想到鞋王百丽会在2017年惨遭退市,进行私有化,此时百丽的市场估值仅为531.35亿港元,对比巅峰时期下降了65%左右。
图表1:2013-2017年百丽国际的市场估值(单位:亿港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回顾百丽十年上市风雨
百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1978年,并于2007年5月23日正式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此时市值已达到670亿港元。百丽上市之后,加快新店扩张步伐,不断扩张销售网点,到2009年新增鞋类自营零售网点达681家。
2011年是百丽门店规模扩张速度最快速的一年,毫不夸张地说,那时的百丽平均每天会开2-3家新店,截至2011年底,百丽新增鞋类业务零售网点高达1958家。与此同时,百丽加快对同行业的收购兼并速度,壮大自身规模,构建强大的鞋类零售网络。
到2013年,百丽迎来巅峰时刻,营业收入达430.67亿元,鞋类门店数量为13252家。与此同时,一股新生力量——电子商务开始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零售模式。百丽却丝毫不觉,并不认可电商模式,继续线下门店的扩张,为此,百丽付出惨痛代价。
零售业务市场不断恶化,百丽无可避免经历了关店潮,鞋类门店数量急剧下降,鞋类业务亏损严重。2015年,百丽鞋类门店缩减366家,净利润同比下降38.01%,降至29.45亿元。
百丽终是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积极寻求转型,以调整定价策略与线上业务为主,但已“无力回天”,无法扭转百丽门店缩减与业绩颓然的局面。2017年,百丽发布最后一份年报。2016年百丽鞋类门店数量减少700家,其净利润为24.16亿元,百丽上市十年就此落下帷幕。
图表2:2012-2016年百丽国际鞋类零售网点数量(单位:家)
资料来源:公司公报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图表3:2008-2016年百丽国际经营状况(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公司公报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百丽退市就代表百丽要倒下了?
百丽退市,就代表百丽要倒下了?其实不然,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百丽的鞋王地位在短期之内是不可撼动的,一年营业收入达417.07亿元,至少在国内鞋服领域仍未有哪家企业可以与它抗衡。就鞋类企业的达芙妮,2016年的营业收入仅为65.02亿港元,与百丽的差距不止一点点。
就鞋服领域来说,2016年,李宁的营收为80.15亿元;美斯特邦威营收为65.19亿元;森马营收为106.67亿元;安踏营收为133亿元;男人衣橱的海澜之家营收为170亿元,不及百丽营收的一半;上述前四家企业加起来的营业收入仍未超过百丽,近几年百丽行业鞋王的头衔暂不会易主。
图表4:2016年国内主要鞋服企业营业收入对比(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百丽以退为进?线下鞋业渠道走向末路?
百丽的退市,让很多媒体都以为百丽要走向衰败了,昔日的鞋王要倒下了。但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百丽的此次退市是以退为进,是在市场被迫转型期间所做的主动选择,在艰难的线下零售大环境下,通过私有化来调整企业的发展步伐,更能冷静分析眼下局势,重新规划企业未来,是为了未来“王者归来”所做的一次重要抉择。
百丽退市的消息,在鞋类行业引起轩然大波,使得人们把目光投向鞋类行业。2016年,“瘦身”成为了鞋类行业的关键词,除了百丽线下门店面临关张之外,另一鞋类品牌达芙妮门店也同样遭遇关张,销售门店减少999家,包括810家直营店与189家加盟店。鞋类行业的“关店潮”不禁让人心寒,中国线下鞋业渠道真的走向末路了么?
2016年线下鞋业渠道乏力,传统零售鞋业颓然。与之对比的线上鞋业渠道却是如鱼得水般,2016年,男皮鞋在线上共销售2.06亿双,同比增长23%;女皮鞋在线上共销售3.78亿双,同比增长17.8%。
不过仅凭这些数据就判了线下鞋业渠道的死罪还为时尚早,毕竟线下鞋业渠道带给人们的消费体验与线上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鞋业门店可以实际体验产品,寓买于乐,而线上鞋业渠道仅仅是直观的图片文字信息,得不到真实的体验。另外目前线上销售正在做的是虚拟现实购物,即使真正的实现了,那种体验仍然是虚拟的,线下渠道也绝非说抛弃就可以抛弃的。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线上线下鞋业渠道缺一不可,线下为线上引流,线上为线下提供连接窗口,共同助力鞋业发展。另外,鞋企应该重新定位旗下品牌,满足顾客需求,推出个性化、满足细分需求的产品并适当提升产品性价比。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深度报告 REPORTS
本报告首先层层剖析女鞋行业如今面临的市场环境,分析了女鞋的行业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女性消费者的消费特征,帮助女鞋企业找准目标定位,然后再从产业链的角度理顺整个...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