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总局又出大招 “人艰不拆”等网络用语禁上广播电视
相关推荐 |
![]() 最新行业动态,解密市场盈利点,把握行业竞争主动权 详细>> |
前瞻预测视听媒体主要业务市场规模 |
视听媒体市场规模超过150亿元 产品形 |
近年来由于网络的普遍使用,以及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网络用语层出不穷,且出新速度之快让人应接不暇。电视电影、广播节目等也对其广泛使用,部分观众听众喜闻乐见,但也有另一部分人不了解词语意思,反而被弄得“不明觉厉”。
11月27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相关通知,要求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应严格按照规范写法和标准含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字、词、短语、成语等,不得随意更换文字、变动结构或曲解内涵,不得在成语中随意插入网络语言或外国语言文字,不得使用或介绍根据网络语言、仿照成语形式生造的词语,如“十动然拒”“人艰不拆”等等。一些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中还存在语言文字不规范的问题,如随意篡改、乱用成语,把“尽善尽美”改为“晋善晋美”,把“刻不容缓”改为“咳不容缓”等。
这些做法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相违背,对社会公众尤其是未成年人会产生误导,必须坚决予以纠正。
此通知一出,社会反响不一。有人称广电保守,也有人认为这是对传统文化的维护,有利于青少年正确接受、理解我国文化。
笔者认为,网络词语的兴起是网络文化发展的一种直接表现,是网络生活的一种自然选择。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视听新媒体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较2013年底增加1442万人,这一数字已经接近我国人口的一半。因此网络文化可以说是民间文化的一种,网络词语也是民间文化的表现形式。例如“人艰不拆”一类的词语,虽说现今不是人人都明白,人人都接受,但其是否是“糟粕”更应该留给时间和民众去检验,而不是依据规则、规范去“一刀切”。毕竟古时的成语也是因故事而起,流传至今,方成了文化。
图表1:2007-2014年中国网民规模走势图(单位:亿人)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当然,并不是现存的网络用语都不存在问题,不应人为去纠正的。现今,青少年在我国网民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这类群体的学习能力较强,但判断能力较弱,确实十分容易被网络词语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出现胡乱使用的情况,因此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网络、认识网络,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与新生文化的关系变得尤为重要。在这一方面,媒体应充当重要角色,正确引导青少年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精华和重要性,使其能够在在新旧文化碰撞的时期发挥推陈出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综上,笔者认为,对待网络词语,不能给予完全的歧视和排斥,应该有选择地对待并进行正确引导,这才能推动我国文化不断向前发展。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