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业进入流量经营时代 “流量月底不清零”为时不远
◆ OTT倒逼电信运营商从"话务经营"转向"流量经营"
在通信市场上,一支新兴力量的兴起给传统电信运营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那就是Skype、微信等快速增长的OTT业务。OTT的出现,对传统的语音话务、短信、彩信等相关业务产生了非常大的替代性,OTT给传统通信业务收入带来的冲击是巨大而不可避免的。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OTT虽然蚕食了传统通信业务,但其带来的流量是相当可观的。OTT在智能手机终端的出现,功能的发挥必然需要经过流量端口来实现,实质上是刺激了流量的增长。以微信目前的超过3亿用户数量来计算,这种流量增长率较之前只靠数据增值业务来说是几何级的。
前瞻网发布的通信产业报告分析认为,从长远来看,OTT对传统运营商既是挑战,也是机遇。OTT业务虽然挤压了传统业务的发展,却又极大地促进了移动互联网流量的提升。运营商要在商业竞争中取得成功,必然要调整方向,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数据业务中,做到数据业务增量又增收。在OTT的倒逼之下,运营商越来越注重流量经营。
◆ "流量月底不清零"为时不远
目前,我国手机流量都是以套餐的形式进行购买消费,根据不同的流量大小制定不同的流量包套餐,如果不够用可以申请流量叠加包。据360手机安全中心发布《2014年中国手机流量使用报告(第一期)》显示,有38.7%的用户表示流量不够用,每次都会超出流量套餐上限;20%的用户流量刚刚好够用;有13.3%的用户表示每次都剩很多,流量完全富裕。
事实上,很多用户原套餐流量不够,增加了叠加包后,流量又是用不完的,这就造成的流量的浪费。因此,国内对于"流量月底清零"这一霸王条款已积压了诸多不满,"流量不清零"、"流量分享"的呼声越来越高。基于此,很多虚拟运营商已开始行动起来,如"京东通信"推出的170手机号套餐明确表示,剩余流量将不再清零,还可分享流量; "U.友"承诺其170服务中语音、短信、流量最长两年"不清零"。
笔者分析认为,在内外双重压迫下,传统电信运营商不得不转变思路、顺势而为,以往传统的计费模式、定价策略等也急需改变。对此,中国移动已有行动,今年5月15日,中国移动发布了新的4G资费标准,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移动推出的"流量不清零"和"流量分享"两项新政策上。这或许是一个积极的信号,预示着移动互联网 "流量月末不清零"、"流量分享"的普及将为时不远。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