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器人有价无市 产业化瓶颈该如何破解
相关推荐 |
![]() 最新行业动态,解密市场盈利点,把握行业竞争主动权 详细>> |
我国服务机器人发展起步较晚 市场机会较 |
数据中心IT基础设施第三方服务商即将飞 |
中国数据中心行业自律公约出台 数据中心 |
近年来机器人行业市场在技术和需求的双重推动下获得了快速发展,行业未来整体发展前景看好,其中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所带的养老机器人市场需求前景,更是被认为是未来的爆点之一。
从养老机器人的发展历程来看,最早可以追溯到2002年,以iRobot公司推出吸尘器机器人Roomba为起点,开启了老年人养护机器人的研究,但是在初期,主要是以清洁机器人为主,主要是其应用人群相对更广一些。然而,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从全球养老机器人的发展来看,整体上的产业化水平还相对较低。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技术和机器人应用中的安全与伦理问题是制约其需求较少,进而制约产业化水平的最主要的因素。
从目前国内养老机器人研究现状来看,研究机构和企业还相对较少,在机器人功能方面,目前在助行、家政服务方面的研究较多,而在陪护、医疗康复等领域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一、研究单位较少
国内在智能服务机器人领域研发的公司相对较少,目前主要有沈阳新松(300024)、成都万先自动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江苏慧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沈阳新松研制的陪护机器人填补国内老人陪护机器人空白,样机已在北京的养老院示范应用;成都万先自动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一项养老院聊天服务机器人专利技术尚在审核中;江苏慧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一款具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型机器人(多功能护理床)。
致力于养老机器人研究的机构主要有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南开大学机器人与信息自动化研究所、中科院深圳先进研究院等。
二、技术领域
结合技术环境分析中的专利技术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在审以及有效的12项专利技术中,7项与老年人助立助行有关,两项与老年人陪护有关,与老年人医疗康复的技术专利仅有一项。
在实际应用中,机器人的安全与伦理问题也是其大规模应用的因素之一,具体来看
1、伦理方面的顾虑
虽然根据相关研究机构的理论,未来老年人市场的机器人可以实现陪老年人聊天、提醒老年人吃药、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娱乐等服务、帮老年人干家务等诸多功能,但毕竟机器人没有感情,无法代替子女亲人所能给予的情感。
2、安全方面的顾虑
无论机器人技术多么先进,其还是由人研制和操作的,老年人受身体机能退化的影响,操作中难免出错,操作不当就有可能对老年人造成伤害;研究人员的程序漏洞也可能对使用的老年人产生伤害。另外,研发机构的机器人程序如果受到黑客攻击,也可能产生安全问题。
另外,价格也是影响养老机器人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之一,就现阶段来看,由于技术的制约,机器人的市场售价还相对较高,尤其是老年人护理机器人等高端产品,动辄几十万的价格并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承受的。
技术方面更直观的通过专利申请情况来看,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对于机器人相关专利的统计,2006-2014年,我国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总体上专利申请量呈上升趋势,而养老机器人的专利申请量相对较少,最多的年申请量仅为7件。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养老机器人的技术活跃度还相对较低。
图表1:2006-2014年养老机器人行业专利申请量(单位:件)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前瞻产业研究院服务机器人行业研究小组分析认为,从长远来看,养老机器人具有较好的产业化前景,一方面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有望解决现阶段制约服务机器人(包括养老机器人)的“个性化协调”问题;另一方面随着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以及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机器人的市场需求和消费能力将会提高,也能够推动行业的产业化进程。
但是,短时间内(3-5年),前瞻产业研究院养老机器人行业研究小组分析认为我国养老机器人产业化进程将有限,最终产业化瓶颈的突破还有赖于技术的发展和消费能力的提高。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