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的打车开始创收 嘀嘀打车尚无进展 打车补贴或将停止
2014年以来,在打车软件上的“双马之争”可谓是移动支付行业最为亮眼的新闻了。最初阿里与腾讯旗下的快的打车与嘀嘀打车为快速争夺用户,打车补贴一度高达十几元;到了3月份,快的打车补贴下降至10元;嘀嘀随机补贴5元至10元,随后嘀嘀打车继3月4日、7日、11日之后,再次作出第四次调整,直接全国统一为5元。数据显示,2014年第一季度,快的打车已经找到属于自己的商业模式,开始创收,而嘀嘀打车还一筹莫展,补贴额度不断下降,烧钱补贴大战很快就会偃旗息鼓。
快的打车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第一季度开始创收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移动支付行业商业模式典型案例与创新策略分析报告》显示,2014年4月2日,快的打车对外披露第一季度经营情况,除了核心业务数据之外,快的打车首次公开已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经过20个月的探索,创业团队已探索出除广告以外、更多适合自身的商业模式,包括线上线下的营销活动等。目前快的的月度营收接近1000万元人民币,而嘀嘀打车在这方面尚未突破性的进展。
市场地位快的打车已经领先嘀嘀打车
截至2014年第一季度,快的打车每天的订单数超过623万单,较上一季度增长20.7倍;嘀嘀打车是521万单。司机通过快的收取车费总流水超过47.3亿元人民币,还不包括支付宝扫码支付。从覆盖城市来看,快的打车城市覆盖数为261个,嘀嘀打车为178个。快的打车3月31日正式进入国内最后一个省会城市拉萨,至此快的服务站已覆盖全国。此前快的打车低调试水香港,已经为国际化探路。同时根据艾瑞的数据显示,国内打车市场中,用户使用快的打车的总有效次数占比,已经从2014年1月份的58.72%升至2月份的60.87%。在此不少消费者疑问,快的打车的用户数量可能依旧落后于嘀嘀打车。但是嘀嘀打车许多用户是通过微信导流,并不一定是日活跃用户,因此业务覆盖规模、用户活跃度和商业模式衡量打车软件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指标。从这三大指标来看,快的打车的市场地位已经领先于嘀嘀打车。
打车补贴大战或将很快偃旗息鼓
一个月前的打车软件之争中,因为有“微信游戏道具”的砝码,从公关声势来看,嘀嘀打车在市场表面上看是领先于快的打车的。而对比具体的经营数据后,嘀嘀打车居然落后于快的打车,让许多人不可思议。前瞻移动支付报告显示,嘀嘀打车的成功订单中,70%以上的流量是通过微信导入过来,而并非通过独立的嘀嘀打车APP,因此嘀嘀打车非常依赖于微信的入口。而快的打车对第三方渠道的依赖并不高,同时快的打车反而正在试图建设一个完善的用户成长体系。譬如,用户打车后的积分可以换到各类服务的代金券、优惠券。
快的打车开始创收还释放了一个信号:补贴大战或将偃旗息鼓,快的打车与嘀嘀打车都不再进行补贴。对于互联网而言,一旦占领用户群体后,直接补贴会有所减少甚至取消,这种手段并不少见。自3月份,阿里宣布补贴从13元降至10元后,快的打车与嘀嘀打车又先后进行了降价,嘀嘀打车补贴直接全国统一为5元,可谓是相当“默契”。快的打车一旦实现大规模创收或盈利,届时用户移动支付习惯已经培养,用户群体已经占领,打车补贴将取消,已经持续补贴数月的嘀嘀打车也要取消补贴红利,开始走向创收盈利的道路,哪怕是“赚得少也不能自己亏着瞧着对手赚钱”。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