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投资醉翁之意不在“球” 在乎“捆绑地产”也
一、高尔夫球场发展迅速
中国不是高尔夫消费大国,但是投资者对高尔夫球场的投资热度丝毫不减。近年来,随着高尔夫投资热情的不断高涨,高尔夫球场增长非常迅速,从1984年第一个高尔夫球场开张到1994年增加到16家,发展到现在有将近600个球场。
近年来,我国对高尔夫用地"禁令"可谓是"三令五申"。2004年《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出台之后,国土资源部再没有审批过一个高尔夫球场建设项目,但是事实上,从2005年以来我国高尔夫球场仍保持较快的速度增加。
二、投资方醉翁之意不在"球"
由于投资大、成本高以及过于贵族化等原因,国内大部分高尔夫球场经营处于亏损状态。据统计,目前中国境内面临亏损的高尔夫球场占据高达50%-60%的比重。
如此多的高尔夫球场赔本经营,背后靠什么支撑呢?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高尔夫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认为,开发商们运营高尔夫球场,用意并非真正在球场上,而是意图借此盘活周边房地产市场,实现房价的联动发展。
一般情况下,高尔夫球场所处的位置环境较好,高尔夫景观本身也是一种独特的资源。开发商先在一个地方建高尔夫球场,之后在旁边开发楼盘,这里立马成了"高档社区",房价接着就上去了。很多地方高尔夫别墅的价格比市中心放假都要高出很多。
借助高尔夫球场给地产项目"镀金"提升档次,最终用高尔夫地产的暴利来弥补球场运营的亏损,这种高尔夫"捆绑"房地产的模式已成为当前高尔夫产业发展的主流模式。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高尔夫球场普遍亏损的情况下,投资方仍如此热衷的原因。
三、高尔夫地产开发警惕政策风险
目前,国内开发的高尔夫地产类型多样,包括高尔夫庄园、高尔夫别墅、高档公寓等。近年来,国内涌现出了一批高尔夫别墅的经典代表,如广州的颐和高尔夫庄园、上海佘山高尔夫郡、深圳的观澜湖大宅、南昌的恒大绿洲高尔夫墅王等,受到了精英阶层的热烈追捧。
根据中国别墅网的在销别墅统计可知,北京地区目前在销的别墅项目中不少于一半都是依托于高尔夫球场开发的,或是借助于周边的高尔夫球场开发,这种现象也是我国目前大部分地区高尔夫房地产开发投资的一贯模式。
高尔夫地产巨大的盈利空间已成为开发商必然的选择,但是行业仍需警惕国家政策限令的制约。前瞻网高尔夫产业研究报告分析认为,高尔夫地产作为一项特殊投资产品,其价值量,占用资金较多,持续时间长,对政策及市场变化的敏感性较强。如果国家政策继续缩紧,将给行业带来较大的运营风险。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