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企业对接资本市场的四大障碍——2012年中国新材料企业IPO被否原因分析
同时,虽然去年这7家新材料企业被否的直接原因各有不同,但他们都普遍因为企业规模太小,业务存在外部倚赖,造成持续盈利能力不确定,从而留下了IPO过会隐患。而与新材料产业密切相关的技术、专利等主体资格相关项目是否存在瑕疵,也是此类公司的IPO审核重点。具体未过会原因可详见下表:
结合前瞻投顾过往丰富的IPO咨询经验,盈利能力、独立性、募集资金运用、内部规范四大因素属于可调因素,往往可以通过详细的信息披露,如高质量的招股书、科学可行的募投报告来进行完善,从而增加过会的成功率。就新材料产业相关企业而言,被否原因中这四大可调因素合计占比在70%以上,建议拟上市企业未雨绸缪,提前作出相应调整。
障碍一:持续盈利能力
前瞻建议:深入研究细分行业,合理制定企业未来发展战略
根据前瞻投顾对300余家企业进行上市辅导的IPO咨询服务经验来看,持续盈利能力存疑通常表现在行业前景黯淡、毛利率低于同行、库存过高、客户结构不合理等几个方面。
在去年被否的7家新材料企业中,江苏海四达就因为行业前景黯淡直接导致了IPO被否,而广东先导稀材(主营硒、碲、铋、镉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河南思可达(主营太阳能超白、超透光伏玻璃研发、生产、销售),均因下游光伏行业前景不明朗,给发审委员留下了持续盈利能力不足的嫌疑。
以海四达为例,公司主营业务为二次化学电池的研发、生产、销售,主要收入来源于镉镍电池。从细分产业的角度来分析,化学电池材料分为很多种,按工作性质可分为一次电池(原电池);二次电池(可充电电池);铅酸蓄电池;燃料电池。而海四达所从事的二次化学电池,又包括了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二次碱性锌锰电池等。
其中,镉镍电池对环境污染严重,逐渐受到各国、各地区的政策限制,且逐渐被性能更好的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所取代,其应用前景最小,但海四达的主营业务收入中,偏偏是镍镉电池占比最大(过去三年占据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3.07%、60.65%、52.50%)。显然,这一点严重影响了发审委员对海四达未来持续盈利能力的评价。
上述3家企业,尽管主营产品都与新材料技术有关,但在申报IPO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对新材料各个细分领域的精准判断,以及下游应用产业发展前景的深度研究,使得企业没能赶上“新材料”这趟通往资本殿堂的“高速列车”。
因此,前瞻投顾建议新材料产业相关企业,在递交上市申请前,务必要对企业所处细分行业进行一个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包括细分行业的发展趋势、产业链格局、上下游关系、发展瓶颈分析、竞争对手分析、国内外政策环境等,并以此为基准,来制定企业的经营战略。
如此一来,所谓的行业前景黯淡等显而易见的问题,便不会成为企业发行上市的绊脚石。反而,因为对产业发展有一个前瞻性的预判,所以企业的发展战略更能符合行业和市场发展的方向,对于企业未来可能存在的风险揭示也更全面、更真实。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