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关于“家庭农场热”的“冷”思考
3、从河北承德养鸡模式看家庭农场
从河北承德养鸡的例子,可以很显然的看出这种风险规避之难。河北省承德县推行“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这是我国“家庭农场”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龙头企业——三融公司带动,集肉鸡屠宰、饲料加工、种鸡饲养、雏鸡孵化、产品销售为一体的闭合式、循环产业链条。农户从三融公司购买雏鸡和鸡饲料,然后通过“家庭农场”的方式养殖,养成之后将鸡卖回给三融公司,从而赚取差价。
“公司+农户”的模式,虽然对农户的销售有所保证,设计之初也是考虑帮助农户规避市场波动风险,但包括养殖户的利润空间、议价空间,更多是由食品企业在掌握。问题的关键在于市场波动风险由农户转移到了三融公司,三融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至关重要。
从实际情况看,三融公司并没有主动承接并管理风险,而是将风险又转移到了农户身上,通过卡两头(锁定上游饲料、雏鸡的供给价格和下游成鸡的收购价格)的方式将公司的利润锁死,但是养殖户的利润却难以保证,稍有不慎,养殖户就会出现大规模的亏损。从2012年承德县家庭农场养鸡的调查情况看,将近50-60%的养殖家庭亏损,还有20-30%的农户处于盈亏平衡线上。
从案例本身可以看出,这种家庭农场的模式无疑是失败的,主要是三融公司不作为,将半公益性的公司变身了纯商业性的公司。但是,另一方面看,三融公司是否有更好的风险管理的手段和能力也是值得探讨的,在现有金融市场下,即使是公司,其可选的金融工具非常有限,风险管理的能力也比较薄弱。
4、从浙江嘉兴养猪模式看家庭农场
2013年3月初,“黄浦江死猪事件”让浙江嘉兴新丰镇声名大振。这个地处南湖、平湖、海盐三地交界的养猪大镇,是嘉兴规模最大的种猪养殖基地,曾经历过“因猪而富”的辉煌。从上世纪80年代养殖输出“供港猪”开始,养猪,就一直是当地最大的收入来源,一度曾占到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的50%左右。
目前,嘉兴市新丰镇的生猪产能高达25万头存栏量,46万头出栏量。由于数量巨大,当地根本消化不了产能需求,每年80%-90%的生猪都是供应外省,而最主要的就是上海、苏州和南京地区。但是,由于2013年以来,猪肉价格持续走低,当地每卖出去一头猪就要亏损200元。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