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建设一方投入多方受益
继汉宜高铁正式通车运营后,哈大高铁、石武高铁也陆续进入试运营阶段。按照铁道部的规划,2012年我国将新增3335公里高铁营运里程,届时,国家“四纵四横”客运专线铁路网络将更加完善,而高速铁路网建设拉动经济增长和催生产业链升级效应也将愈发明显。
从经济增长方面来看,高铁建设可以加强对全国的经济辐射与带动效应,带动铁路及其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进而促进相关产业快速发展乃至全国经济的全面快速增长。以2012年7月开通的汉宜铁路为例,在汉宜铁路开通后,东线上海、南京、合肥,北线北京、郑州,南线长沙、广州、深圳,到宜昌方便快捷。仅今年7、8两个月,宜昌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6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5亿多元。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说,高铁产业链较长且复杂,整个产业链纵向贯穿基建、产业化制造业、营运服务业,涉及机械、电气、电子、信息技术、材料等多个领域,且具有投资规模大、工程复杂、建设周期长、技术质量要求较高等多个特点,这点我们可以通过高铁的产业链结构图窥见一斑。
高铁产业链结构图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高铁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从上图可以看出,高速铁路建设具有产业链长、投资和需求拉动作用大的突出特点。因此,高铁建设不仅可以带动沿线地方建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的消费,还可拉动与高速铁路建设相配套的机械、电子、通信、信息、环保等多个行业的发展,带动机械、冶金、建材等产业链的升级。
在铁路设备方面,随着2012-2013年大批高铁竣工而释放的大量运力,加上铁道部改革蕴藏的体制红利,从铁路运输需求和开放市场竞争两方面看,中长期利好我国铁路设备制造企业。2012年10月,铁道部将年内投资规模再次上调至6300亿元,其中基建投资5160亿元,铁路基建规模的提高将有助于车辆及相关设备未来2年的持续需求。预计2011-2015年间,动车组、货车、大功率机车、城轨地铁的新增市场容量分别为1500、1200、880、1600亿元,总容量达到5630亿元。若城际铁路建设能按计划顺利推进,2011-2015年间我国铁道机车的市场总需求将达6300亿元。
同时,在高铁建设的支持下,我国破碎机等选矿设备行业的销售规模在2015年预计将达到9000亿元人民币,年平均增长率大约为17%,其中出口占到200亿美元左右,我国的矿山设备也或将因此而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也有望坐上全球矿山设备第一大国的宝座。
此外,在高铁快速发展的同时,与之配套的信息电子设备需求也大幅增长,这也将有力地促进了国内电子信息设备产业的发展。未来高铁增长依然可期,因此,高铁行业信息电子设备发展前景也较为广阔。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新型电子设备层出不穷,将在技术不断刷新的高速铁路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2012年仍然是铁路信息化投资高峰期,信息化投资金额将接近200亿,预计2015年将超过300亿,年均复合增长率将接近15%。如果考虑对于既有线路的改造,这一市场空间则更为庞大。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