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60亿天量投资开启节能环保盛宴
2012年8月6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十二五”我国节能减排事业的首要任务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能效水平提高以及强化主要污染物减排。
《规划》的出台,为“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提供纲领性指导,并为经济结构转型与升级提供了支撑。尽管“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减排压力有增无减,但是政策信号表明,节能减排仍将是政府稳增长投资的重要方向。未来,节能环保等产业将有望成为我国最具潜力的新型经济增长点,为经济发展提供内生性动力。
总投资额高达23660亿元
《规划》列出的十大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包括:节能改造工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脱硫脱硝工程、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程、循环经济示范推广工程、节能减排能力建设工程。
据测算,“十二五”时期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总投资为23660亿元,其中,节能重点工程总投资约9820亿元,污染减排重点工程约8160亿元,循环经济重点工程约5680亿元,分别占比为41.5%、34.5%、24.0%。节能、循环经济、重点流域工业污染防治、烟气脱硫脱硝工程所需资金主要由企业通过自有资金、金融机构贷款和社会资金解决,各级政府安排一定资金予以支持和引导,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的责任主体是地方政府,国家对重点建设项目给予适当支持。
23660亿投资分布图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前瞻产业研究院节能环保产业研究小组分析认为,在经济发展面临困难、财政收入增长放缓的背景下,政府对节能减排领域如此慷慨的财政支撑足见其重视程度。
此《规划》的财政投入巨大,明确强调了要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对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和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继续安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支持企业实施节能减排项目,尤其是在循环经济重点工程的投入比例达到了24.0%。
此外,《规划》还提出完善财政补贴方式和资金管理办法,强化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这对刚迈进成长期不久的节能环保产业来说,必是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期的绝佳机遇。不仅是节能环保产业会获益,与其相关的各项均会因《规划》获益,节能环保产业将在今后几年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行业增速也会保持在一个稳定发展轨道上。并且,再借助资本市场的平台,节能环保产业将会更加发挥其内在的发展潜力,给整个资本市场带来新的动力。
任重而道远
为了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规划》提出了基本原则,即:强化约束,推动转型;控制增量,优化存量;完善机制,创新驱动;分类指导,突出重点。《规划》同时提出了包括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8%至10%的总体目标,以及各行业、重点领域和主要耗能设备的具体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国通过节能降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达14.6亿吨,节能法规标准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初步形成,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与环保执法监察相结合的减排监督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全社会节能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
《规划》还提出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的具体目标要求: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69吨标准煤(按2005年价格计算),比2010年的1.034吨标准煤下降16%(比2005年的1.276吨标准煤下降32%)。“十二五”期间,将实现节约能源6.7亿吨标准煤。
16%的指标看起来要比“十一五”的21%降低了5%,但实现起来却并不容易。首先是因为基数,在“十一五”的基础上下降16%其实与在“十五”的基础上下降21%是基本相等的。其次,节能减排的难度增加。能够出台的政策和推广的技术在“十一五”已经采用,容易迅速收效的节能途径在减少,进一步节能的难度和成本在增加,需要技术上的突破和创新,特别是机制创新。
前瞻产业研究院节能环保产业研究小组认为,要达到以上节能减排目标,技术创新与企业参与是重点。
在技术创新方面,我们要加快建立节能减排的技术支撑体系,选择一批关系全局的重大技术项目,攻克一批共性和关键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一批国外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和管理经验。在23660亿元的投入中,国家应更多地向企业倾斜,鼓励企业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开发出更具市场潜力的产品,而不是将更多资金拨付给高校和科研院所,因为企业始终处在节能减排的第一线,更知道市场需要什么。
在企业参与方面,企业是节能减排的主力军,无论是节能改造工程还是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都离不开企业的参与。没有企业的参与,节能减排就是一句空话。
《规划》还明确指出,将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重点支持对产业升级带动作用大的重点项目和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
在产业结构调整部分的整体部署中,《规划》对于新兴产业的发展也提出,到2015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比2010年提高4个百分点。通过推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现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左右。
由此,我们预计,结构节能在“十二五”期间蕴藏的巨大潜力,节能环保产业市场有望步入正轨,节能环保行业将迎来一波发展高峰。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