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医疗行业发展 靠政策更要靠自己
相关推荐 |
![]() 最新行业动态,解密市场盈利点,把握行业竞争主动权 详细>> |
公立医院控规模能否扫清民营医疗发展路障 |
民营医疗行业发展 靠政策更要靠自己 |
民营银行设立应突出独立性 |
2014年4月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4】503号),《通知》提出“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被认为是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的新的利好。
对于一些人担心价格放开后会带来民营医疗机构价格上涨,进而带动公立医院价格上涨的担心,笔者倒是认为上述现象出现的机率较小,主要是就现阶段来看,虽然我国医疗服务资源整体上较为紧张,但民营医疗机构内部竞争较为激烈,机构数量多,但需求少是造成行业内部竞争较为激烈的主要原因。前瞻产业研究院公布的《中国民营医疗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0月,我国民营医院数量在医院行业的比重已经达到44.73%,但是其诊疗人次数的比重仅为10.06%。
图表1:2008-2013年我国民营医院数量占比情况(单位:%)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图表2:2008-2013年我国 民营 医院诊疗人次占比情况(单位:%)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民营医疗行业被认为是一个政策敏感度较高的行业,这一点倒是毋庸置疑,但是从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的历程来看,最早出现明确的鼓励性政策文件的时间可以追溯到1993年,并在2002年迎来第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最近这次政策利好起于2010年,2013年以来进入高潮,开始触及一些民营医疗机构发展难的核心问题。就实施效果来看,量上有了较快发展,但民营医疗机构在和公立医院竞争过程中仍处于劣势,这与欧美国家、甚至台湾地区民营机构占主体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
借鉴发达国家以及台湾经验,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对于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这一轮公立医院改革中,国家将鼓励社会资本办医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前瞻网民营医疗行业报告分析称,从目前的政策走向来看,民营医疗机构纳入医保体系、解决民营医疗机构人才制约将是未来的政策方向。
至于未来民营医疗机构行业发展到底如何,正如一句老话说的那样: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对于民营医疗机构来说同样是如此,国家政策已经给到,进入门槛降低了,但由于医疗服务的特殊性,要想真正获得消费者的认同,价格不是主要因素,服务质量才是赢得市场的最为关键的因素。因此,笔者建议民营医疗机构管理者与投资者,鉴于长期以来民营医疗行业整体市场声誉不高,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就不能急功近利,潜心提升内修才是未来成功的最佳途径。
如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数据,请联系前瞻产业研究院,联系电话:400-068-7188。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