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当前位置: 经济学人 » 行业问答
  • 邀请演讲
    蔡志濠 蔡志濠 的回答 2019-05-19 21:23
    我国对食品饮料行业的监管立足于保证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关系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国家安全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各项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的政策法规将正式生效,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逐步理顺。监管进入规范化、长期化阶段。

    《食品安全法》实施后,国家总局以"四个最严"的要求为指导,锁定重点区域、重点品种、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遵循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全面覆盖、常规与专项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制定抽检检测计划。品种上,覆盖33个食品大类,129个食品品种,200个食品细类,同时提高对油、肉、乳、饮料、婴幼儿奶粉等高风险加工食品以及蔬菜、水果、禽畜肉等鲜活农产品的检验频次;项目上,基本覆盖现有标准中规定的安全性指标,同时加强农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滥用和非法添加、致病菌、重金属、污染物质等安全性指标的检验;企业方面,覆盖13.3万家获证生产企业,同时加强对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的抽检;区域方面,以流通环节为主,涵盖生产、流通、餐饮、进口、网购等不同业态,同时加强对食品生产聚集区、集中交易区、集体餐饮场所以及中小学校园及周边等重点区域的关注度。同时,抽检查验、专项治理的信息披露频次明显增多。

    (一)行业监管体系

    (1)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分析形势、部署指导、提出措施、督促落实。 2010年2月6日,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作为国务院食品安全工作的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分析食品安全形势,研究部署、统筹指导食品安全工作;提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大政策措施;督促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 

    (2)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依照《食品安全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对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依照《食品安全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会同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并公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4)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以及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工作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县级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在乡镇或者特定区域设立派出机构。 

    (5)行业自律组织:中国调味品协会作为调味品行业自律性管理机构对行业进行自律管理。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作为食品添加剂行业自律性管理机构对行业进行自律管理。 

    (二)相关政策法规 

    2018年6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酱油》(GB 2717-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醋》(GB 2719-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复合调味料》(GB 31644-2018)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GB 2716-2018)等27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其中,有关酱油、食醋、复合调味料的新国标,将于2019年12月21日起正式实施。对于采用配制工艺生产的"配制酱油"和"配制食醋",将按照复合调料管理,不再属于"酱油"和"食醋"的范畴,常年以低质、低价进行市场竞争的中小型企业无疑造成巨大打击。主要政策法规如下:


    G 评论

    扫一扫
    打开app查看精彩评论

    收藏

    扫一扫
    打开app查看精彩评论

扫一扫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进行提问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行业的人

研究员周关注榜

企查猫(企业查询宝)App
 
A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下载二维码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

免费报告

  • 经济学人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 经济学人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 经济学人App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