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4年6月16日

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规划

 2013-07-01 11:48:14 责任编辑:QZ080 来源:前瞻网

(八)数字教育工程

完善教育信息网络,构建统一、优质的教育资源库,覆盖市区和镇街所有学校、所有班级。建设教育云,开发教育综合服务平台和现代教育数据中心,实现全市数据统一管理。开展数字校园建设,实现大学、中学、城市小学全部联网。基于PC、手机、一卡通等终端设备,实现教育管理、电子校务、教育资源共享和校园社区、家校互动等应用平台。建设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教师、学生和社会公众提供网上学术报告、电子图书、网上虚拟实验设备、远程教育等教育服务,提高东莞全社会的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2015年前形成覆盖城乡的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

(九)泛在高速信息网贯通工程

实现光网全覆盖。进一步提升骨干网传输与交换能力,不断提升城域网出口带宽,加速推进光进铜退改造,实现光纤到户全覆盖,在重点企业探索实现光纤到桌面,到2015年,实现家庭平均带宽达到国内一流城市水平;平衡互联网出口资源与广播电视资源,基本实现电信网、通信网、广电网三网融合;围绕智慧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智能家居、两化融合需求,促进云计算、网络多媒体业务与终端的发展,整体提升网络传输与应用水平。

全面实现无线城市。综合利用3G、WLAN、地面数字电视技术实现无线宽带网全面覆盖,大幅提升无线网络承载能力,重点满足主要街道、酒店、办公楼、信息产业密集区等公共场所高速无线网络应用需求,同时积极开展基于TD-LTE的4G试点示范应用。大力推进无线网络在政务、民生、商务等各领域的应用,发展移动终端产业。2015年前基本建成无线宽带城域网,城镇无线宽带人口覆盖率100%。

(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培育工程

以占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高端环节,实现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为目标,大力提升产业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名牌龙头企业,引导产业集聚发展。

提升产业整体科技创新能力。支持企业新建与升级研发机构;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2015年前建立三个示范产学研创新联盟。加快科技创新平台与科技服务业发展,把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为科技成果的集散地和转化中心。创新模式,提升资金、人才、项目、科技成果等科技资源集聚能力。在新型核心基础元器件领域,大力发展平板显示器件、光电子器件、半导体功率器件、多功能集成器件、微电子器件、绿色电池设计和制造的关键器件;在OLED领域,突破TFT设备、驱动IC等核心工艺以及关键有机材料研发等关键技术;在云计算领域,促进云应用、云安全关键技术突破,推动企业积极参与云计算标准制定;在物联网领域,突破RFID芯片、读写器、卫星导航、光纤传感网等关键技术的开发与产业化,积极参与物联网产品与行业应用技术标准的制定;在三网融合领域,加强以“三网融合”为目标的智能网络技术与产品的研发与应用推广,支持企业研发适应三网融合业务需求的集成电路、软件、关键元器件等基础产品和双向数字电视、多媒体终端、智能化家庭设备等应用产品。

企查猫

培育名牌龙头企业。参考《东莞市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大企业(集团)实施方案》的思路,在强调创新能力和潜力的前提下,在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移动通信、OLED、三网融合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各选择4-8家优势企业,利用三年时间培育成为各自行业内创新型龙头企业,成为国内该领域知名企业。

引导产业集聚发展。依托松山湖高新区的产业基础和科技资源,2015年前在该园区建立专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区,重点吸引行业内龙头企业落户园区,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及优惠政策,发展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围绕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链结构,把松山湖高新区打造成为东莞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先导区及全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示范区。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